秀才从军的水师统领陈铁侯
辛亥革命网 2025-08-05 09:45 来源:人文武汉 作者:余峰 查看:
陈孝芬(1886-1960),又名彰发,字铁侯,以陈孝芬、陈铁侯名字行世,清光绪十二年出生于湖北黄州府黄安县桐柏马家田 (今湖北红安县二程镇马家田),其村远在黄安西南滠水之阳,翻过大山即是黄陂地界。陈铁侯年幼丧父,随伯父陈琮懿读书,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中秀才,其人机智多谋、能文擅言、平和仗义,才具合纵连横之长,是湖北武昌辛亥革命元勋,清末、民国及解放初诸大事皆曾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陈孝芬故里湖北红安二程镇马家田,2023年摄
一、秀才应募马队从军
光绪三十一年(1905),陈孝芬在邻县黄陂应募进入湖北新军,之前他己通过黄州院试取得生员身份,是个秀才,这次募兵录取96人中,有12个廪生(秀才中仅次于贡生的级别,每年发给廪饩补贴银两)、24个秀才。据清廷在1902年所颁《北洋常备军营制饷章》和1904年颁布的《陆军营饷制度》,新军募兵标准充分借鉴西洋模式, 对士兵的文化、家世、年龄、身高、臂力、视力都有要求,募兵严格但入伍后兵饷待遇优裕,如陈孝芬所投新军马队士兵,每人每月支银9两,年薪则可以达到108两白银。陈孝芬由秀才入伍,很快成为队目,后来考取排长后,月薪应达25两以上,按一两白银约折合现在人民币1000元(按国家税收为基准计),他起义前在新军保障吃穿住之外,年薪可达30万元,妥妥的高薪,故加入新军的读书人很多,成为一时风潮。
之前同为秀才的民国黄安知名人物李愈友,也顺利考试入伍,而与李愈友、陈孝芬同为秀才的好友董必武,在武昌癸卯恩科乡试失败后,也曾准备进入新军,“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他赴武汉投考武昌武普通学堂,因身穿旧长衫且人显老苍,体检目测时,18岁的他被误认为年纪大而遭粗暴拒绝,后进入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成为同学中的翘楚,期间与新军中的黄安同乡颇多往来,其中就包括驻武昌南湖新军马队的铁侯陈孝芬。
读书人大量当兵入伍,也导致湖北新军中,籍名学习研究交流的社团组织很多,为辛亥武昌首义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加入反清同盟组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黄申芗、杨王鹏、梁维亚、黄元吉、李六如、汤舜卿、曾省三、钟畸、林兆栋等组织群治学社,新军各标、队的优秀人物大多经考选,录入陆军特别小学堂,故此学堂的学兵参加人数较多,占群治学社总人数近半。在陆军第八镇第二十一混成协所属马队的陈孝芬,其时是陆军特别小学堂学兵,也加入了群治学社,任马队第十一标代表。据黄安人潘怡如(潘康时)回忆说,群治学社社员达六百人以上。 (编注:第八镇下辖二协(旅)四标(团),分别是15协16协,和29—32标。黎元洪的21混成协,编制上不隶属于张彪的第八镇)
光绪三十三年(1907)八月,焦达峰、张百祥、邓文辉、刘公、孙武、居正、彭汉宜、吴玉章等,会同哥老会等在日首领,于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共进会,派在日学习过军事的孙武、焦达峰回国组织会党革命,并于宣统元年 (1909)在湖北武昌设立总部,在新军中宣传革命发展组织。共进会确定了九轮红底十八星军旗,制定了三等九级军制。陈孝芬之前由同盟会蕲春人查光佛(查竟生)介绍,在“蕲春学社”开会,加入同盟会,后为马队同盟会总代表;以黄申芗为社长的新军群治学社并入共进会后,陈孝芬被共进会内部呈报孙中山,授权任命为大都尉(大都尉共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