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站 > 学术研究 > 留日学生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2)

留日学生与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2)

辛亥革命网 2018-09-14 14:46 来源: 《人民论坛》 作者:魏聚刚 查看:20399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问题是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对于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转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民主革命的组织与发动。清政府启动的留日学生运动,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组织和发动,做了最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些留日学生在他乡的留学经历,他们所遭受的种种待遇,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他们内心深处具有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黑暗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强烈愿望。国内发生的拒俄运动,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极大地震动了当时的留学生,他们纷纷要求回到国内,决心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动员全国人民推翻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在这以后,革命团体和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他们联合国内其他一些进步势力准备进行武装暴动,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1904年由革命党人黄兴领导的长沙会党起义,影响很大,极大地震撼了清政府。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发生了许多旨在推翻清政府腐败统治的武装起义。由留日学生发动和组织的声势浩大的革命运动,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惊慌,他们颁布条例,明令要求留日学生禁止参加政治活动,禁止集会、结社。对日本政府的这些无理要求,留日学生表示出极大的愤慨,他们表示抗议。大批留学生纷纷回到国内。

  他们回到国内以后,立刻采取行动,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组织,发展革命势力。他们联合青年学生、会党、秘密会社以及国内各革命阶层的力量,并且到当时倾向革命的新军中去进行组织和动员。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皖浙起义都是由留日学生组织和发动的影响比较大的旨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的广州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以及成员也都是留日学生。

  清末的铁路风潮与革命的最终爆发。清朝末年发生在四川的各阶层人民的保路风潮是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加速了清王朝的最终覆灭。现在我们借此次历史事件来分析一下清末民初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与留日学生群体的关系。我们知道,四川的保路风潮的骨干成员主要是保路同志会和川路特别股东会。下面我们来看看领导保路运动的成员的基本构成情况:⑧

  从以上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留日学生在那场爱国主义的旨在推翻清政府的革命风暴中基本上充当了领导者的重要角色,对运动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清朝末年的立宪运动如果由绅士和商人来左右的话,则成功率会大为提高。但是,清末的留学生纷纷充斥在各个省的行政机构和其他的场所,他们思想激进,痛恨帝国主义革命和腐败的清政府,要求革命。因此,激进的要求革命的留学生与正在逐步革除其弊病的清朝的腐败落后官僚系统一同汇入到激进狂热的革命洪流中去,最终导致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近代以来,清王朝统治下的国家权力不断在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的革命斗争中遭到削弱。清王朝的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不仅表现在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战争中不断失败上,还在于清政府官僚机构和国家机器的无力和失控上。民族主义之所以产生,必然是中国人民内心深处屈辱感的表现,但是,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在日俄战争中清政府宣布中立,对内镇压人民,如此等等,使得在异国接受了新知识的留学生显得异常激愤。我们不能说留日学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但是留日学生的活动、他们翻译的书籍、创办的刊物,对形成革命舆论和唤醒民众觉悟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成立的革命团体及进行的反清活动,是清末革命的温床,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覆灭。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注释】

  ①⑦[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393页,第99页。

  ②赵燕玲:“近代留美生与留日生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③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20~21页。

  ④⑤李华兴:《民国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84页,第61页。

  ⑥[日]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上海:三联书店,1983年,第35页。

  ⑧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505页。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