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杨时杰之子杨虞夔忆辛亥往事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辛亥革命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先父不幸生于弱国、身处乱世且家境清贫,青年时代他曾奉“读书入仕”为改变自身命运之“不二法门”。 ,辛亥革命先驱杨时杰之子杨虞夔忆辛
  记:关于令先尊投身辛亥革命之往事,我等愿闻其详。

  杨:先父不幸生于弱国、身处乱世且家境清贫,青年时代他曾奉“读书入仕”为改变自身命运之“不二法门”;先父也非常幸运,在其官费留日期间接触到风起云涌的民主革命思潮、领悟到“国弱”导至“民穷”,而封建帝制乃导至“国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只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之政体方可救中国。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以孙中山先生为旗帜的革命伟业之中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些许痕迹,此乃他一生最感欣慰之事。

  记:据说令先尊为“腹地举兵”的重要鼓吹者。关于此事老人家对您是否有过较详细的阐述?

  杨:史料记载1908年11月东京革命党人集会于“经世学社”商讨回国起义之事,关于起义地点、群议多主张在边境省份进行。唯先父力排众议声言起义地点非武汉不可,谓武汉乃国中九省通衢、南北枢纽、有兵工厂、楚望台宿储军械、有新练陆军及多数军校出身之将才、官钱局造币厂、汉口商场尤为无上之饷源,苟举兵当可震撼全国推翻清室;即不然亦可背城一借以张吾之声势……,(居正、杨玉如、张难先、李作栋、李西屏诸革命前辈及史家贺觉非在其回忆录和著作中均众口一词阐述过此事)。

  关于此事先父生前对我们还有一段口头的補叙:“边境发难”唯一的好处是事败退却方便。兵马未动即为“溜之乎也”作好准备,此诚乃“仗敌人威风灭自己士气”的下下策;“腹地举兵”乃破釜沉舟之策、“哀兵心胜”之战例自古多有,从事革命事业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倘若失败,我革命党人亦可以颈血唤起民众,革命伟业终将获得最后的成功。

民主革命伟业在累遭挫折之后终以“武昌首义”而一举成功,革命先贤和史家们的“良心之笔”也将这一功劳记录在先父的帐下,对此他深感欣慰。

记:“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上,有人游说令先尊选黎元洪为临时大总统,关于此事老人家对您是否有过更详细的诠释?

  杨:1911年11月28日十七省代表于南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先父为湖北省五代表(居正、杨时杰、王正廷、马伯援、胡瑛)之一,会议规定每省有一票之投票权,湖北代表们公推先父为投票人,选举前湖南代表谭人凤曾游说他选黎元洪,他当即回应:“孙为党魁,当然选孙”。结果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黄兴得一票,先父说黄兴一票即谭人凤所投。

  谭人凤为革命党元老级人物,其对孙中山先生亦十分敬仰,何以在“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上有如此出格之举?关于此事先父生前曾对我回忆过这段往事:当时谭人凤对他说:孙先生众望所归,当选临时大总统毫无悬念,但若以全票当选难免产生“革命党人包办选举”之嫌,故然。先父当即回答如下:“如果每省代表都选其本省的头面人物,那岂不闹出大笑话?”故而一笑置之。

  记:令先尊在武昌首义之后与黎元洪共事过一段时间,老人家对黎印象如何?

  杨:武昌首义之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出任都督、先父出任内务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黎任副总统,先父改任副总统府顾问,直到1912年秋当选国会议员赴北京供职为止先后与黎共事近一年。老人家晚年茶余饭后常与家人言及辛亥当年往事,关于他对黎之印象特举三例陈述如下:

  (一) 黎以一不赞成革命之清吏而出任革命军都督实出于机缘。

  黎出身北洋水师,清廷对其恩威并用,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不赞成革命的,只因为武汉革命党人起义事机提前泄露,上层领导人或伤或逃,党人被迫提前举义,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才胁迫黎就任鄂军都督,这一是出于无奈、二是因黎是汉人,在军界有一定影响,抬他出山可以起到轰动效应,其三是黎在军中素负“治军严谨宽厚”之虚名、中下层军人对其无甚恶感之故,所以说黎出任鄂军都督纯系出于机缘,若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无事前泄露之事故发生,这段历史自当改写无疑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