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黄兴陆皓东后人:伟大的是祖父,不是我(3)

辛亥革命网 2011-04-11 00:00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苏小红 郑万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假如有一天,你在加州矽谷、三藩市唐人街、沙加缅度的街头,与优雅随和的孙穗瑛,古道热肠的黄仪庄,淡定从容的陆玉庭擦身而过,你当然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黄兴经常被相提并论。国民党元老冯自由就曾说过:“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其时其党内同仁也公认“孙黄同为吾党泰斗”。然而,因为种种原因,黄兴去世后,史学界对他的评价却有失公允。黄仪庄告诉记者,家中有一幅于右任的书法真迹,评价黄兴是“谤满天下泪满天下,创造共和再造共和”。

     对于祖父,黄仪庄对所摘录的世人对黄兴的各种评价进行了长时间的考证和研读。她借前人的话归纳了36字:“手创民国,再造共和,名震中外,功在河山,以诚修身,以信孚人,不居其功,不在其位”。左舜生的《黄兴评传》(1966年)借用章太炎在同盟会机关报上发表的《革命之道德》所列举的革命党人必须具备的道德最高标准“知耻、重厚、耿介、必信”来评价黄兴的一生。文中写道:“我默察六十年来的革命人物,能做到一两点已属难能;对这四点能一一躬行实践且至死不解的,就我所知,殆无出克强先生之右者。”黄仪庄对此非常认同。

     黄仪庄认为,祖父的一生重视行动,淡泊名利,秉承着自己“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知”的人生信条。“爷爷的‘笃实无我’,已经成为我们的家训。”

     对黄兴与徐宗汉的感情故事,黄仪庄也了如指掌。“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时,黄兴被流弹打断了两个手指,撤离时路过徐宗汉的家门,看到门外贴着同盟会暗号‘喜’字,于是进去避难。接应的正是我的奶奶徐宗汉。后因伤情恶化,黄兴转到香港治疗,徐宗汉以家属名义为黄兴在做手术前签名。日后,黄兴觉得应该给徐宗汉一个名分,于是与守寡数年的徐宗汉结成革命姻缘。”

     “我父亲是黄兴与徐宗汉生育的第三个儿子黄一美,39岁去世,比祖父过世时还年轻。我的经历坎坷,移民美国28年,前20年忙于谋生,也无暇去了解祖辈的历史。我只是觉得,谁都会有祖父,而我的祖父就是黄兴而已。”直到6年前,黄仪庄担任北加州湖南联谊会会长后,开始不断地听到侨界及故乡湖南人民对黄兴的敬佩之情,才有强烈的欲望去多了解祖父。“这是一种历史责任感,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黄兴的孙女,而是他的仰望者。黄兴不只属于黄家,还属于中国历史。”

     黄仪庄在追寻历史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她说:“纪念辛亥革命,不是一次烟火表演,不是一次演出,不是一次宴会,也不是一次庆祝活动。希望更多的后人踏踏实实了解历史,还原历史,并从中得到启发。”如今,黄仪庄正着手联络专家,准备成立海外辛亥革命研究会,还打算今年4月到中山寻根。

     相关链接:祖辈四人皆反清义士

     黄仪庄的祖母徐宗汉,原名佩萱,广东中山人,人称“香山女侠”。在“三二九”广州黄花岗起义后,护送在起义中被敌人流弹打断双指的黄兴到香港就医。她以家属之名为黄兴在做手术前签名,日后,与黄兴结成革命姻缘,为黄兴的第二位夫人。

     徐宗汉曾直接参加东方暗杀团,曾在广州与外甥李沛基行刺李准,并亲自运送弹药,组织北伐炸弹队讨袁等。黄兴去世后,徐宗汉就致力主持黄兴所创办的贫儿教养院,1944年3月8日在重庆病逝。

     黄仪庄的外公张继,字浦泉,河北沧州人士,曾留学日本、法国,最早加入同盟会成员之一。曾在国民党中央政府任参议院院长、驻日代表、监察委员、司法院副院长、立法院院长、国民党党史馆第一任馆长等重要职位。国民党党内人士尊称其为“浦老”。

     黄仪庄的外祖母崔振华,河北庆云人,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毕业,早年参与反清活动。担任国民党制宪国民代表、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9 年赴台,从此与外孙女黄仪庄分隔两岸,1971 年在台北病逝。

     连同黄兴,黄仪庄四位祖辈均是早年反清义士,是同盟会的元老。黄兴与两位夫人共有五子三女,五个儿子以“一”字排名,分别为一欧、一中、一美、一环、一球;三个女儿分别是振华、德华、文华。黄仪庄的爸爸是黄兴的三子黄一美,母亲是张继的长女张瑛。黄仪庄为长女。

     黄仪庄称,祖父黄兴的五子三女到去年全都去世了,如今唯一在世的二代人就只有三姑夫,他曾著有《黄兴与中国革命》一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