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伯钊:为孙中山筹钱租住所(2)

辛亥革命网 2010-12-29 00:00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吴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耿伯钊名觐文,湖北安陆人。1903年乡试中副榜。任德安府各属同乡会文书,并参与主持武昌花园山所设秘密机关。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入士官学

耿仲钊孙女耿弟安在凝视先人照片

  过了几天,蒋介石自知谩骂湖北人犯了众怒,便嘱宋美龄出面举行一个茶话会,招待省政府、省党部和湖北上层人士,说了一些讨好湖北人的话。“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下去,我爷爷因此有了‘湖北佬’的雅誉。”耿弟安说,从此耿伯钊被蒋介石冷处理,不安排他参加任何政务活动。

  1948年4月,耿伯钊担任湖北省国民政府委员,此时解放军已经挺进到武汉外围,共产党的地下工作十分活跃。耿伯钊就和张难先、李书城等辛亥元老于年底发起湖北和平运动。

  1949年上半年,耿伯钊就和张难先、李书城等9人成立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联名给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写信,要求保全市区水电、防御工程,及有关文化教育、民生日用设备,并保障三镇市民生命财产和青年学生安全。

  解放军渡江后,白崇禧准备在离开武汉前进行一次大规模破坏,秘密指示部队破坏水电和轮渡。“有一次,白崇禧的部属在武昌轮渡码头正准备爆破时,我爷爷站在高处大声呼喊:‘共产党来了!’吓得他们狼狈逃窜。”

  写内参呼吁加强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耿伯钊当上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办公和住所都在红楼。当时耿弟安正在同济医学院上学,有时进去玩,发现门口还有解放军战士持枪站岗,“爷爷的工作是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密切各界人士的联系,反映社情民意,参与审查地方法规草案,编写文史资料。”

  耿伯钊留给耿弟安最大的印象就是为人十分耿直,国民党时期他敢当面顶撞蒋介石,新中国时期他还是敢于直言。耿伯钊1957年8月27日逝世,在当年6月份“整风反右”期间,他还和新华社记者进行了两次谈话,谈话内容全文发在新华社内参上。

  耿弟安对此印象十分深刻,耿伯钊在谈话中特别提出要“加强法制工作”,他认为建国8年,宪法有了,但是宪法不能代替具体法律和法规,现在除了婚姻法,几乎没有别的成文法律,民法、刑法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建立法治,使人人都懂法,树立守法观念。这个意见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

  耿伯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

  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这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座右铭。

  总统府是一个简单普通的房间;总统服是经过他自己改造的“中山装”;餐桌 上摆的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美味佳肴……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布衣总统”。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还以“布衣总统”相称,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此名是耿伯钊传出,也是人民公认的。

  1912年,耿伯钊任临时大总统府的秘书,以后长期追随孙中山,对中山先生的生活和习惯了如指掌。当记 者采访他时,他以“布衣总统”称谓孙中山,讲了如下故事。记者觉得很新鲜,名如其人,便在报上发表,一传十,十传百,便这样称谓起来,表示了人们对领袖的尊重和崇拜。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 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

  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 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由此可见,孙中山要做“布衣总统”早有初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