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济民将军和我祖父张祝南
辛亥革命网 2010-07-30 00:00 来源:《湖北文史资料》1986年第四辑 作者:张德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武昌首义以后,越来越多的革命党人认识到,袁世凯、黎元洪把持的“民国政府”偏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已越来越远,他们以各种不同
辛亥武昌首义以后,越来越多的革命党人认识到,袁世凯、黎元洪把持的“民国政府”偏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已越来越远,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组织起来,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与之进行斗争。
以稳健著称的辛亥首义元勋蔡济民通过辛亥首义,阳夏战争,“二次革命”等革命斗争,在同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他的周围团结了一批经过斗争考验的革命党人,他们有牟鸿勋、苏斐然、董必武、姚干青、蔡良村和我祖父张肖鹄(祝南)等。
早在民国元年,袁世凯把持的民国政府对首义功臣封官授爵,授与蔡济民中将军衔,勋二位。
民国五年,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灭,旋遭天诛,黎元洪继任军阀政府总统。不久,召蔡济民入京,给蔡济民月俸四百元,企图予以收买,但蔡根本不为所动,常与周围同志坐谈国事,商量对策。后来,黎元洪与段祺瑞之间发生“府院之争”,国内局势开始动荡,蔡济民遂派我祖父返鄂,创办《江汉日报》,做革命的舆论准备,反对军阀专权。
黎、段之间的“府院之争”终于导致民国六年的张勋复辟,国会解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使革命成果面临全面丧失的危险,从而引起了革命党和国人的公愤。同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任命蔡济民为湖北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蔡将军受命后,令我祖父停办报纸,立即赶赴上海,商讨成立湖北护法军及军事计划。经商议,决定由蔡将军和牟猷宣(鸿勋)分头去鄂东和鄂西组织鄂东军和鄂西军,同时发难,遥相呼应。派我祖父去鄂西协助牟鸿勋联络民团举义,并利用姻亲关系,说服胡廷佐团和黄润琴营并举。
同年十一月,蔡将军起兵龙坪,攻克武穴。后因谢超团叛变,使鄂东军遭受严重挫折,蔡将军周围同志死难三十余人,他本人因藏匿于某寺匾额上三昼夜躲过敌人搜捕才幸免于死,后辗转由武穴到上海。鄂西军得知此信后,决定请蔡将军去鄂西主持军务,遂派我祖父来汉,电请蔡将军返鄂。此时,鄂都督王占元因鄂东事正悬赏缉拿蔡将军。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蔡济民将军由沪经粤秘密回汉,我祖父即与将军在汉口明德旅馆会晤。经商议,决定一同取水路经岳阳去常德,然后取旱路去利川。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鄂西。
蔡济民将军到鄂西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的消息,使利川军民极为振奋,沿途所到之处,各路将领纷纷带领部队投奔蔡将军,一时使鄂西革命形势空前高涨。
蔡将军到鄂西后,回忆辛亥首义以来成功的经验和屡遭挫折,大批战友惨遭杀害的教训,认为革命每每失利,究其根本原因是革命党人没有自己的军队,而一味依靠军阀的力量,及党内意见纷纷而没有统一的目标。遂令我祖父主稿,并与董必武、苏斐然、姚干青、蔡良村等同人商讨,起草“万言书”。民国七年,蔡济民上书孙中山先生,请先生以自己生平所持主义政策,著书唤醒国人,并自办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为干部,组织党军,不依靠军阀队伍,实行整党,以免内部分歧。“万言书”呈上不久,孙中山先生却因军阀争权夺利被排挤出广州,去上海居住了。
盘踞湖北地区的北洋军阀王占元,也配合全国的反革命逆流,勾结各派军阀,收买革命党人中的变节分子,对鄂西靖国军进行大肆“围剿”。鄂西靖国军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蔡将军决定争取各友军的支援。民国七年冬,蔡将军带病亲赴重庆,参加靖国军联军各将领会议。同时,派参赞秘书蔡良村为代表赴渝联络友军,并向旅渝鄂商筹助军饷。蔡良村渡江时,不幸失足落水,竟捞尸未获。全军正在悲痛之际,突然获悉驻利川援鄂川军方化南阴谋勾结鄂西军施南唐克明欲加害鄂西靖国军的电文。总部同志非常震惊,请蔡将军防范。但是,蔡将军认为,现处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同党友军绝不可“内讧”,遂对川军一再忍让。为了避免冲突,甚至准备退至夔巫。然而鄂西靖国军越忍让,援鄂川军野心日炽。
腊月二十七日清晨,方化南乘鄂西靖国军半退之机,骤然纵队包围鄂西靖国军司令部。蔡将军宁死不战,遂带众部下越墙走避,众部下在逃避时失散。叛军追蔡将军于文庙,将其杀害,时年三十二岁。我祖父逃出重围后,赖利川百姓舍命掩藏,后经化装才混出利川城,在风雪中渡过了民国七年的除夕之夜,最后到达夔巫。
蔡济民将军被害的噩耗传至夔府,全军上下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为蔡将军报仇。民国八年初,鄂西靖国军残部人员公推董必武和我祖父为代表,去上海向孙中山先生讼冤。抵沪后,他们分别谒见孙中山先生和章太炎先生,出具唐克明与方化南相勾结协谋鄂西靖国军并杀害蔡济民将军的铁证。孙中山先生素爱蔡济民将军之才,闻报痛恨连声。让我祖父等协助幸存将领收拾残部,联合友军,替蔡济民将军报仇。
但是,蔡济民将军之死及鄂西靖国军的溃散,毕竟使湖北的护法运动大势已去,加之军阀势力日益猖獗,零散的革命党人根本无法与之匹敌,蔡济民将军被害案只留下绵绵遗恨而已。但是,祖父始终不忘与蔡将军同甘苦、共患难的经历,除了写出长达八首的五言律诗《哭蔡幼襄》和描述其它革命史实的诗作祭悼蔡将军外,还常给他的学生和子女们讲述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甚至编写成剧本,让学生在家乡公演。可惜均已失传。
(一九八六年七月)
载《湖北文史资料》一九八六年第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