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启:我要找出所有辛亥遗址

辛亥革命网 2009-03-30 00:00 来源:武汉晨报 作者:朱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武汉市政府紧锣密鼓地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的同时,民间的辛亥首义历史爱好者也纷纷为辛亥庆典建言献策,其中有一位老人曾六次
 

李厚启的国画作品《辛亥千秋图》

  “武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相关的遗址遗迹和烈士后裔多,武汉有力量、有条件办好庆典……”不久前在北京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武汉申当“辛亥革命100周年庆典”主会场的呼声成了会上的焦点话题。

  在武汉市政府紧锣密鼓地筹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的同时,民间的辛亥首义历史爱好者也纷纷为辛亥庆典建言献策,其中有一位老人曾六次致信市委副书记胡曙光提出建议,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辛亥老人”。

  如果说九年前研究辛亥首义仅仅是一种兴趣的话,那么现在,在武汉即将迎来辛亥首义的百年庆典,他感觉更多的是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我是辛亥武昌首义革命者的后代!”李厚启开门见山地一口气道出了自己与辛亥革命的渊源,“我祖父叫李运利,湖北新军14标一营左队司务长,参加过武昌起义。我祖父的两个堂弟曾是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也参加过首义。”

  李厚启说,小时候,父亲经常给他讲辛亥革命的故事,由此,他对辛亥首义的历史产生了兴趣。

  保留卓刀泉辛亥遗址

  2001年的一天,长江日报上刊登的一则消息让李厚启一连失眠好几晚,“区政府准备把原来在卓刀泉伏虎山上的辛亥墓葬迁到石门峰去”。

  曾在湖北省图书馆的典藏部整理过史料的李厚启记得,伏虎山上的墓葬有刘公、蓝天蔚等六位辛亥先贤,为推翻腐朽封建王朝抛头颅洒热血,长眠于此。“他们的墓葬绝对不能随便迁走!”于是李厚启提笔给市领导写信,可没回音。他坐不住了,找到长江日报反映情况。

  为了论证,他一连三天泡在省图书馆,查阅了《北洋史话》等许多文史资料,还写成了一篇数千字的论文《卓刀泉也是辛亥遗址》。结果,六位辛亥先贤的墓葬没有迁移。

  俨然一个“编外”学者

  李厚启家的书桌上堆满了与辛亥首义历史研究有关的书籍和杂志。

  “我一不打牌二不下棋,连电视都很少看,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辛亥首义的研究上。”除了在家读写相关资料,李厚启外出的目的地几乎固定在三个点上——图书馆、报社、辛亥遗址。

  每个星期,李厚启都会有一整天时间泡在省图书馆里,查阅档案资料。天气好的时候,他还要跑到辛亥遗址,寻访周边的老人,搜集与首义有关的故事。每有新文章写成,他都会坐公汽到汉口,把文稿送到报社编辑的手里,寻求发表。

  为武汉首义正本清源

  “辛亥首义的历史现在看上去清楚,但实际上是不清楚的,很多细节上存在盲点和疑点。”李厚启说,他研究的目的在于为辛亥首义历史“正本清源”,他的观点和论证往往不容易被人接受,甚至是在“挑战权威”。

  “武汉的辛亥首义遗址遗迹遗存遍布三镇,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但是官方统计认定的只有23处,我觉得至少还有一半没有得到认可,比如说归元寺、长春观……”

  “我会一直走下去,要把武汉市的所有辛亥遗址都找出来!”李厚启说,孙中山先生致力革命四十年,历经了多次失败都没有动摇、放弃的事迹是激励他前进的重要动力。

  六次上书市委副书记

  无论身体多累、心情多沮丧,只要碰到能和他聊上几句的“知音”,李厚启的脸上会立刻绽放出激情。

  去年清明节,我市各界人士到蛇山祭扫辛亥革命先烈。李厚启与市委副书记胡曙光和市政府副秘书长唐惠虎“不期而遇”,他见缝插针地提出了许多对纪念辛亥百年庆典的建议。

  回到家里,李厚启却越想越后悔,“太仓促,好多话都忘了讲”,于是提笔给胡曙光写信,一共写了六封。提出了重修拓展黎元洪墓、搜集整理首义故事传说汇编成册、建辛亥武昌起义纪念塔、首义文化区建设九大建筑等诸多建议。

  让人感动的热心人

  除了给市领导写信,李厚启也没有放弃利用各种渠道,直接找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话,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市文化局副局长郑自来,十几年前就“领教”过李厚启的执着。当时,是为了论证卓刀泉也是辛亥遗址的事情,李厚启多次找到他提意见。这些交道,令郑记忆犹新:“他是个对辛亥首义历史特别热心的人!”

  最近,在首义标志性建筑全球征集方案的过程中,参与评审的郑自来还格外留意李厚启的方案,“只可惜,老李的方案没有入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