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选择:“自荐民国大总统”(4)
辛亥革命网 2024-09-07 10:20 来源:《辛亥志士后裔口述史》 作者:向虎雏 查看:
三、保存至今的百年家书
今天接受采访,我带来一本祖父百年家书,收录着祖父1905年在日本求学4年内寄回的近60封家信。本来是装订在一起的,2011年,原辛亥革命博物馆成立时,我把陈天华投海当天祖父写给我曾祖父的那封信,捐给了该馆,也就是现在的辛亥革命博物院南区。
2014年,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时,我又把那封记录靖国神社藏“海军公所”牌匾的信捐给了原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剩余的信都在这里,当时纸张的质量很好,时隔100多年还保存得这么完好。祖父非常勤奋,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极其刻苦。他当私塾教师时,要到周边较大的村庄或集镇坐馆,只带一床被子,不带褥子,生怕睡得过于安逸。就把被子垫一半盖一半,鸡一叫就起床。
我要详细讲述家书中的“丙午案”。1906年是农历丙午年,两湖、江西地区发生了一起重大的革命事件,此时祖父正在日本学习,却对国内的形势看得一清二楚,显然,这是有组织有领导的。“湖北、江西之革命党已经占领湘潭、醴陵、浏阳三县,长沙正在攻围中。其党羽两省合计数十万人。”“檄文明书不侵犯百姓,不仇杀外教”“故百姓皆各安其业,外人以极口赞扬。”这是祖父写回的信,反复叮嘱他的家人、亲戚切勿担心,“望父老乡亲切勿无端惊恐,以为将有兵燹之厄也”。萍浏醴起义的革命党首领是刘家运,清政府悬赏通缉,刘静庵、张难先、殷子恒、梁钟汉等9人被捕入狱。昏庸的清政府认定刘静庵就是刘家运。
主审官梁鼎芬算是个文人。刘静庵和梁在公堂上争辩,激怒了梁,刘静庵被抽打了1400鞭,皮开肉绽,体无完肤,坚贞不屈,史称“辛亥耶稣”。真正的刘家运后来终被清政府抓获,解押到湖北,和殷子恒关在一起。按理说应该还刘静庵的清白。但清政府气数已尽,黑白不分,还是把刘静庵判成终身监禁。殷子恒原本和刘家运关在一间监室,后来跟监狱求情,搬来和刘静庵住在一起达70天。刘静庵因伤势过重,没能看到辛亥首义的成功,于1911年的6月12日(农历五月十六日)病死狱中。“丙午案”的难友痛心疾首。
1935年梁钟汉、向岩、殷子恒、吴昆、刘公开、张难先诸老人在刘静庵墓前合影(自左而右)
张难先请张善子给刘静庵画了一幅像。那是1906年5月,法国革命党人欧几罗受孙中山委托,专程来到武昌花园山南麓日知会所在地圣约瑟学堂发表演说,刘静庵是会议的主持人。根据会议留下的照片,中间手摇羽扇的刘静庵,张善子为刘静庵创作了这张著名的画像。
还有一张是几位辛亥老人1935年在刘静庵墓前的合影。左起第一位是梁钟汉,武昌起义前关押在家乡汉川的监狱,他是大户人家,在狱中吃香的喝辣的,非常潇洒,居然还在狱中组织汉川策应武昌起义打响“第二枪”。第二位穿白长衫是我的祖父向岩。第三位是殷子恒。第四位是吴昆,他不是“丙午案”的难友。第五位是刘公开,也不是难友。第六位是张难先。刘静庵牺牲时只有37岁,没有留下后人,他把自己一生完全彻底地献给了革命。他的母亲给他收殓时,看见骨瘦如柴的儿子,悲恸欲绝。
是谁指鹿为马,诬告刘静庵为刘家运?是张难先的远亲,郭尧阶。郭和宋教仁的关系好,宋教仁跟刘静庵说,让郭从日本回湖北来,整合湖北的革命力量。但郭为人猥琐,花天酒地,欠了很多嫖资和赌资,无力还债。为骗领五百两赏银,追到黄陂乡下胡兰亭姐姐家抓捕刘静庵,一口咬定刘静庵就是刘家运。
“丙午案”的9位志士,我见过三个。刚好是我已开知识,记事年龄段,祖父又长寿,儿时守护在祖父身边,能够和一些辛亥老人多有接触,这也导致我有些自以为是。我和殷子恒的孙子殷乐信,在沪汉报端还发生了场“笔战”,他在上海报纸上发文指出我的一处错误,我还不接受。2012年2月24日,我在《武汉大学报》发表《殷殷世纪情——答殷乐信先生》一文,结果我俩成了好朋友,在辛亥后裔中传为佳话。我和梁钟汉的曾孙梁农也是好朋友。梁农是书法家,他创作的“心底无私天地阔”书法作品,记录着陶铸同志1940年看望我祖父,并在我家止宿一夜的往事。我已勒石成碑,立于祖父墓园。
四、修筑向岩纪念碑
修筑祖父纪念碑,是父亲的遗嘱,也是我退休之后的另一件大事。1959年祖父去世,归葬故里,墓地很普通。我和冯天瑜促膝谈天,并告知辛亥革命100周年时,我祖父的墓定为汉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很简陋,想自费修一修。心有灵犀一点通,天瑜是历史学家,立马洞悉我的这桩心事。他积极支持,鼓励我说,有这种想法非常正常,你祖父的故事是笔宝贵资源,不要掖着藏着,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
天瑜特别欣赏我设计的6.8米高祖父纪念碑图,特别是地基下的4根直径1米粗的圆状钢筋混凝土巨桩。竖起大拇指夸奖,太专业了!并挥如椽大笔题写“辛亥志士抗日英雄”八个大字。
向岩墓园
2018年4月4日,经报审批准的祖父纪念碑在汉川落成,冯天瑜教授送来花篮。武汉辛亥志士后裔、老红军子女一行30余人赴汉川与系红领巾的少先队员一起参加落成仪式,祭奠这位革命先行者。《长江日报》刊发“辛亥志士向岩纪念碑汉川落成”的新闻,汉川电视台播放专题新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先念接我们全家离开汉川定居武汉,祖父向李先念捐出64亩田产,包括陶铸送3000元重修的莽苍庐。我祖父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但乡亲们对祖父极其尊重,至今保留着我家的宅基地,上面没有任何建筑可供凭吊瞻仰。镇政府多次对我说,自从建了向岩纪念碑,我们的中小学生每年清明节,都有一个纪念革命先辈的活动场地。
史沫特莱敬重的中国老人
2023年1月12日,冯天瑜先生逝世,我痛失一位兄长和良师益友。《为什么盛赞向岩先生?》是天瑜研究我祖父的绝笔:
为什么盛赞向岩先生?
一、向岩是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健将。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1912年民国推选大总统(孙中山1911年12月就任的是临时大总统),向岩在报刊发文,宣布竞选总统,并力陈自己比袁世凯更有理由担任民国大总统。一位独立公民提出这种民主共和诉求,史无前例,这是民初宪法的一次辉煌践行。
对中国乃至亚洲庶民竞选总统第一人致敬!
二、抗战初期,向岩动员乡亲,组建抗日武装,以高龄文士率众在华中腹地苦战日寇。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向岩,高度颂扬这位真豪杰。
对勇赴国难的民族英雄再致敬意!
拙作《辛亥武昌首义史》(1984年出版)初次绍介向公;2012年题写“辛亥志士抗日英雄”以赞向公;今日又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于条幅之上,字拙而意切,以赠向公哲嗣、吾友向虎雏教授。
晚生冯天瑜敬书
戊戌桂月于武昌珞珈山
五、与辛亥后裔们的交往
我埋头做《向岩纪念集》这本书之前,和辛亥后裔从无任何联系,他们在洪山大礼堂开会,我一点都不知道。《向岩纪念集》赶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出版后,我才以书会友,与后裔们联络多起来。
受访人向虎雏
大家觉得,咱们武汉的辛亥后裔应该成立个组织。之前,石瑛的孙子石聿新在武汉市民革当副主委,曾牵头要成立一个首义联谊会,没获批准。作为敢为人先、首义之都的辛亥后裔决定再试一试。成立辛亥首义研究会,没有具体的参考模式和标准。我和刘重喜等几个发起人先期秘密做了一些筹备工作,把申请报告送到武汉市民政局。民政局也没当场表态,大家都觉得很悬,因为全国仅湖南有一个县级研究会,省会城市还没有一家。
过了很久,武汉市民政局通知允许我们筹备成立辛亥首义研究会,给我们3个月的时间制定章程。研究会成立当天,市民政局一直在现场指导,我们在原辛亥革命博物馆开的成立大会。武汉辛亥后裔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刘重喜是首届会长,我是副会长。现在已经是第三届了,新会长是孙凯。
我很荣幸,为成立辛亥首义研究会做了较多的具体工作。我也很欣慰,辛亥首义研究会现在是武汉市民政局的先进组织。辛亥首义研究会联系到蓝天蔚的后人蓝薇薇,又把南京、上海等地的后裔联系起来。正常情况下,研究会每年组织两次活动,一次是清明节集体扫墓,一次是“双十节”。交的会费也不多,每年有个机会团聚,联络感情,共同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我个人觉得,湖北和武汉是很重视辛亥革命的。广州的陈少湘,收藏了很多辛亥革命文物,他先主动在广州联系文物捐赠未果,经我穿针引线,才把文物从广州捐到武汉来,累计900多件套。少湘讲,他向湖北捐献文物时,每年都受到一位副省长的热情接待和武汉报刊、电视的宣传。
从祖父到我,跨越三代人,一百多年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已是天壤之别。
1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太黑暗,帝制垮台是必然的;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几天,马英九回大陆祭祖,还要来咱们红楼参观访问,增强两岸交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希望辛亥革命博物院,为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汉川青少年在向岩纪念碑前开展纪念革命先辈教育活动
受访人与访谈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