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忱与秋瑾的革命情谊(3)

辛亥革命网 2016-05-17 13:4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姚亮 查看:

1905年至1907年,秋瑾与同为光复会、同盟会骨干的姚勇忱,无论是在上海建立革命机关、创办《中国女报》,还是去绍兴大通学堂积聚反清力量,秋、姚二人意气相投,志同道合,谱写了伟大的

  1912年12月9日,由沪来杭仅一日的孙中山、陈其美、姚勇忱等人,即前往秋社致祭,孙先生手书“鉴湖女侠千古 巾帼英雄”匾额,并与秋社成员留下珍贵合影。此时的孙中山、陈其美、姚勇忱,或许会回想起6年前吴淞口外风颠浪簸的那艘轮船上,和秋瑾、陈伯平(安庆事变中,与徐锡麟、马宗汉一同就义)等一起规划革命大计的场景;但不曾会想到,几年后,陈其美、姚勇忱、王金发也相继成为烈士!革命者就是这样前赴后继,义无返顾……

  1912年7月秋瑾成仁五周年之际,秋社同人再次于凤林寺召开盛大的公祭大会。姚勇忱上台发表演讲,代表同盟会驻沪机关部诵读《祭鉴湖女士文》:

  惟中华民国七月十九日,即旧历六月六日,中国同盟会驻沪机关部全体会员,谨以香花清酒,致祭秋女士之灵,曰:

  粤自朱明解纽,华夏鼎沸。闯献导渔父之谋,马院送偏安一局。积二百六十余稔,幸有抱痛翱羽之恸哭。义旗数举,侠骨屡摧。类皆英雄豪杰、牺牲身家者之所为。从未闻以一弱女子起而主张铁血、鼓吹革命者。独我女士,以巾帼身,抱丈夫志,负精囊于东海,设绛帏于南林。蠡城长啸,漆室女忧卫之心;海上奔波,苏菲亚救民之志。假令天意佑华,人心思汉,徐烈士安庆一役,女士同时而响应。江中桴鼓,声蜚岣嵝之碑;塞上旌旗,痛洒黄龙之酒。事果如此,讵非其原。而乃时机未熟,覆辙相寻。伪官翻罗织之经,虏将断钟篆之纽。遂使民权民族,未睹成功;秋风秋雨,顿增愁绪。含冤三字,又弱一个。天道如此,夫复何言!虽然,女士死而吾党不死,影响所及,益增感触。胡贼告密而遽歼于弹,李逆贪功而还葬于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女士之灵,可以慰矣。不宁惟是,自女士成仁而后,江酋缇骑,络绎江淮。吾党英豪,卧薪尝胆。自此益缜益密,再接再厉。不及五稔,而或刺韩槐于座上,或椎晋鄙于军中。终且伯符兴师,鄂渚之龙蛇起陆;氐坚表魄,八公之草木皆兵。曾不数月,而自由之果成熟,五色之旗飞扬。若论饮水思源之义,谓非女士之有以激励之,而促进之,又必不可。而女士之灵,更可以慰矣!呜呼!雪越王会稽之耻,民国初巩;招屈生江上之魂,英灵来杭。同人幸得不死,忝窃余生,敬献生刍。伏维冥鉴,尚飨![7]

  姚勇忱是该机关部部长,又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南社成员,文中提及“同人幸得不死,忝窃余生”似所指大通学堂”姚勇忱侥幸脱险之事,我们有理由揣度此文为姚勇忱亲自或参与撰写。与此相应,三年后姚勇忱和王金发遇害,柳亚子先生有 “绝代佳人姚戈仲,可怜生死殉田横”等诗句,对姚勇忱的忠肝义胆,作了高度评价;“昭苏如有日,庙祀在湖浜(出自柳亚子《哭勇忱》诗)”,1917年王金发、姚勇忱被安葬于杭州卧龙桥茅家埠(今杨公堤附近南京军区疗养院内,陵园墓基、碑铭尚在);后几经变迁;2006年12月,姚勇忱烈士墓迁入龙井路南天竺浙江辛亥革命烈士陵园,与徐锡麟、陶成章、陈伯平等昔日战友相邻。

  秋侠就义,“秋风秋雨愁煞人”;姚君蒙难,“君行我益悲”(出自陈去病《赠勇忱》诗)。烈士舍身成仁,然“青磷碧血,抑或蔚为国光焉” (出自柳亚子《南社丛刻 序》);此国光,即中山先生所谓“国魂不死”; 百年以降,使鉴湖增色,为西子增辉。“钱江夜夜怒涛起,未必鸱夷属子胥!” (出自邵迎武:《南社人物吟评·姚勇忱》),烈士的英魂毅魄和革命深情,犹如鼓荡不息的涌潮,激励仁人志士奋袂前行。

  后注:撰写此文,是凭着对先烈的崇敬之心、缅怀之意为驱动;而本人对文史所知有限,文笔粗拙,有贻笑大方处尚请各位专家和读者见谅。

  文中我祖父姚定忱的回忆,是根据他晚年的口述,由我伯父和父亲作了一些记录。有些情节可以在其他资料中得到佐证,有些尚是孤证;斯人皆已作古,且作为一份历史资料予以留存吧!

  读者如欲对姚勇忱生平做更多了解,可参见宁波大学陈梅龙教授所撰 《辛亥志士姚勇忱史略》、湖州学者方一戈先生所撰《青磷碧血蔚国光》等文。

  参考文献:

  [1]虞元伯.朱瑞诱杀姚勇忱.浙江辛亥革命回忆录续辑(M)//浙江人民出版社 , 1984-06

  [2]孙元超.辛亥革命四烈士年谱(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9-1

  [3]刘谦.宁调元革命记略(M)//湖南官纸印刷局,1929

  [4]朱赞卿.大通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回忆录 四(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2.08

  [5]祭葬秋瑾女士详纪(N).申报,1908-1

  [6]郭长海、秋经武. 秋珵在长沙致电秋社(五则)[G]//秋瑾研究资料·文献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6

  [7]郭长海、秋经武. 祭鉴湖女士文[G]//秋瑾研究资料·文献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6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