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爱国情 家国春秋路——纪念黄花岗烈士饶国

辛亥革命网 2011-04-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饶良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2011年的4月30日,是爷爷饶国粱离开亲人离开世间整整一百年的日子。爷爷牺牲于辛亥年的广州起义,葬于黄花岗,是“黄花岗烈士”之一。 ,赤

  2011年的4月30日,是爷爷饶国粱离开亲人离开世间整整一百年的日子。

  爷爷牺牲于辛亥年的广州起义,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烈士”。

  爷爷的一生很短暂,短暂得来不及留下自己的骨血,就以23岁的年纪与娇妻天人永隔;爷爷的事迹很感人,感人的事迹激发起我从小就对英雄崇拜,他是我心中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爷爷的牺牲很壮烈,壮烈的生命之光如同点燃了一盏永远不灭的明灯,照耀在大家心中,照亮了亲人们前行的道路。他追寻真理崇尚民主、坚忍不拔推翻帝制、为国为民舍身成仁的爱国主义情操,感染、激励、引导着自己的亲属,既直接影响了他的妹、弟的人生轨迹,也对子、侄的人生选择以深刻的影响,并对家族亲属的思想具有广泛的启迪。此后百年,我们家族成员沿着他的脚迹走过一条长长的家国春秋路,一条向往光明的路。

  爷爷饶国梁,字作霖,出生于1888年,四川省大足县原云路乡人。幼时入私塾发蒙,秉性慧敏,聪颖好学,年仅十二、三岁,熟读经史,过目成诵,能诗善文,识者称之;性情豪爽,意志刚强,不畏强暴,爱打抱不平,在同学中素有威信。老师有事外出,常指定他代为照管学生。十四岁时进入县立高等小学堂学习,由于目睹国家贫困人民苦难,环视四邻之列强,正实施瓜分中国,清政府却十分软弱,对此不满,好议论时政,抨击守旧思潮,引起国文教习兼学监何霞成反感,视为“无顾忌大言”者。某日呼前责之,爷爷不服其教育方式,顶撞继而以窗棂击打学监,未及毕业即被学校斥退。1907年,因家境贫困,无力远游,乃就近投考江津蚕桑传习所。该所管理不善,爷爷学无所得,况且学蚕桑并非其宿志,便提前离所回家。适逢其父亲(我的曾祖)去世,田土典卖,家中经济困难,靠母亲(我的曾祖母)打草鞋、纺纱织布维持生活。守孝期间,同母亲商议外出读书,开头未经许可,便暗中取出家中积蓄的千吊小钱就走,被母亲发觉追赶,叫他回家不听,母子手持钱贯拉扯,因钱贯断,他取得六百文,急奔而去。一路餐风宿露,辛苦劳累,刚到成都,大病不起,囊空如洗,衣食无着,濒于死亡。幸得同寓璧山县人蒋大章资助治愈。适逢四川陆军弁目队招考,便弃文学武,投入四川陆军弁目队,期间成绩优秀。当年冬天,詹树堂、刘绍锋等拟在宜宾起义,爷爷同熊克武等前往参加。因走漏了风声,清军严防,起义未成,后返蓉城。不久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学习成绩优秀,深受学监陈宦器重,视为伟器。在此期间,读到孙中山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文章,受到民主革命思潮影响,立志革命。二十岁生日期间,遵其母、兄命回家时,与在川东师范学校读书时即加入同盟会的长兄(即我的大爷爷)国栋交谈,革命志向一拍即合,毅然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返校后,立即加入同盟会,并先后介绍杨森等人入会,以求共图大业。

  1909年毕业,任川军65标见习官。面对清王朝腐败无能,国弱民穷,帝国主义列强逐步蚕食瓜分中国,有亡国灭种危险的状况,深感本省陆军中同志过少,难于举义,便弃职。由成都潜往重庆,借住大足老乡王小沧处,密函兄国栋来渝会晤。告之急欲投同志众多之陆军地区,作革命起义之准备;并望善事老母,恪尽孝道。听说云南讲武堂教官有方声涛、赵时康等同盟会员,又闻陈宦在滇,可往依附,便决心去云南。因为家贫,由王小沧资助始成行。临行时曾赋诗明志:“我才终有用,遮莫自沉沦。帝国名虽旧,英雄志尚新。痛心伤黎首,拼命趁青春。浩浩乾坤气,营营父母身。此身难报本,得死可成仁。忍拭乡关泪,遨游洱海滨。”8月,爷爷胸怀献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豪情壮志,踏上征途,寻找救国之路。途中写成《已酉八月赴滇》:“餐风宿露苦奔波,易水寒兮吊古歌。久辞家山谈梦远,头颅欲试剑初磨。”从重庆赶到昆明,方知陈宦已到奉天。数月奔走,难见同盟会友,吃饭栖身都成问题。面对挫折,更加痛恨昏庸腐败的满清王朝,革命意志日益坚强。写下诗篇:“成败原来停在天,愈遭挫折志弥坚。轩辕灵爽当冥佑,暗度子孙离九渊。”年底,他追随恩师陈宦,只身北上,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奉天之行。抵奉天省沈阳,由任统制的陈宦委任为讲武堂教官。教了一段时间的军事课后,发现东三省系清室故土,对革命党人视如寇仇,防范颇严,自己单枪匹马难成大事,难于发展革命势力,便再次弃职。

  1910年4月,爷爷前往革命力量集中的上海,去实现自己的报国大志,任中国公学舍监。其间写出诗篇:“唯有长江水,朝朝向海流。不为云雨气,何时可回头。”其间同革命党人但懋辛等过往甚密,计划一切,凡运往广州的军械物资,冒着杀头的危险,或乔装阔少,或扮成苦力,想方设法参与运送。经常往返于上海与广州之间,当“运输大队长”从没出现过闪失。8月,应同志董懋书之召赴滇,途中写诗表明心迹,北去南来的努力,只为实现志索虏头。爷爷在云南积极宣传革命主张,发展组织,密谋革命,抱定为国为民献身之决心,甘愿以死唤醒国民。10月以诗向亲人告别:“伤哉兄与母,陡屺且瞻岗。不克成名世,何为恋故乡。尽忠难尽孝,无志即无光。到处青山在,好收白骨藏。生平虽有限,来日正方长。从此永离别,势将夙愿偿。” 

  1911年春节,中国同盟会首领孙中山、黄兴、赵声在马来亚半岛的槟榔屿开会,决议集合同盟会精干力量,与清朝统治者作一决战。议定在广州起义,于香港跑马地设统筹部,由黄兴任部长,派人联络会党准备起义。此时爷爷正暂居昆明旅店,展望革命发展形势,预感报国有日,“作诗自勉:努力加餐饭,年华去复来。高歌拔剑舞,举酒把诗陪。”2月收到来信,召其去粤举义。接信后,立即按信中要求前往四川邀陈汝环、彭家珍等6人,经广西至广东转香港,与从国内各地和从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澳门等地赶来的会友集结。起义前夕,被选入最坚定可靠、负发难领导之责,作为起义基本骨干的选锋队(敢死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