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辛亥同志到儿女亲家

辛亥革命网 2011-04-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沈梅娣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的祖父万培基和外祖父沈国华都是参加过武昌首义的革命志士,他们的名字记录在《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名册》中,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
 

  我的祖父万培基和外祖父沈国华都是参加过武昌首义的革命志士,他们的名字记录在《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名册》中,辛亥革命纪念馆(即红楼)内有档案可查。在辛亥革命100周年到来之际,我作为辛亥后裔,重温首义历史,不禁思绪万千,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的光荣业绩,立志弘扬首义精神。

  同籍武汉 共赴首义

  我的祖父万培基,字植甫,号咸中,生于1874年,是武汉青山万家松岭人,家中有房有地,家境较为殷实。青年时期入湖北讲武堂学习军事,培养了坚毅的从武精神,成为晚清的武状元。他身材魁梧,朴实豪爽,曾担任讲武堂上校军事教官,历充湖北混成第二十一协排连长,同时与会党人士多有接触。清廷丧权辱国的种种行径激起他对世道的愤愤不平,从而参加军中革命团体文学社,继而投身辛亥革命,编在黎元洪统编第二十一混成旅任军医官。武昌起义成功后,任湖北第一师参谋、鄂军都督府执事官。1946年,辛亥首义同志会成立,祖父是其会员(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名录1946年版第84页有记载)。

  祖父素有民族气节。他曾将4个儿子送到黄埔军校学习,参加抗日战争,其中我的二伯父在云南阵亡。1938年日寇进攻武汉,事先便发出话来,以高官厚禄收买有关人士,祖父亦在其列。日军企图利用他在地方上的声望,拉拢他出任维持会长。然而,稍有民族气节者,谁愿甘当亡国奴?更何况是汉奸!祖父坚辞不受,拒不到任。

  1947年他不任国民党官职,解甲归田,在青山镇开办“中和堂”药铺,行医卖药,悬壶济世,以期谋求自己的生活,并接济穷人。由于药物炮制得法,价廉质优,乡民求医买药者络绎不绝。他出诊时不论盛夏酷暑、严冬腊月,刮风下雨、五更半夜,随叫随到,行医出诊。对于贫苦乡民求医,他免其诊费或减其药费,无钱照样诊治。因此,每年总有一些药账没有收回,但他也从不去索取。

  武汉解放后,党和政府仍然惦记着这些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李先念同志,对尚存的人员进行调查摸底,进行相应的安排,有的请出工作,有的给予补助。我的祖父放弃优厚待遇,婉言谢绝喻育之、熊秉坤两位老人到家中请他去省参事室工作的邀请。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发给辛亥革命老人生活津贴,并由政府颁发辛亥首义老人牌匾。

  我的外祖父沈国华,字祥翰,1880年出生于湖北新洲沈家大湾。他早年逃荒到武汉拉人力车,后给盐商廖(石安)艾记当管家。辛亥革命前,经祖父介绍加入同盟会,也是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名录1946年版第8页有记载),但去世很早。这些情况,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人告诉过我。但是我却在祖父和外祖父家中看到一些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遗物,如“首义铜牌”、“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证”、“首义大刀”、“首义牌匾”等。可惜,这些重要的物件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抄走了,1952年外祖父去世,安葬于武昌大东门,因修武昌火车站(武昌南站),移往九峰公墓,后在1996年4月迁移到石门峰都市陵园(九峰公墓)福海园二区10排31号。

  据文献记载,“辛亥首义同志会”是辛亥革命纪念组织中最有影响的组织。抗战胜利后,湖北籍的首义人员“览缔造河山之艰难”,担忧“辛亥史迹,若不及早探询,据事实录,转瞬人事代谢,酋轩何从采辑?”遂在1946年10月10日成立以居正为理事长的辛亥首义同志会。首义同志会创办首义学校,招收首义人员遗属就学。同时成立办事处,印制辛亥首义同志会会员名册,表列姓名、籍贯、住址等名目,并收集首义历史资料。拥有“两证”的会员除可证明参加过辛亥首义革命外,还可享受政府的系列优抚政策。当时登记会员有3640名。目前,根据掌握的名册,参加辛亥革命的“首义老人”已全部辞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