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感言:缅怀先烈伟业、促进和平统一(3)
辛亥革命网 2011-04-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林园丁 查看:
同年三月十四日,黄兴及社会名流75人发起,在上海张园召开追悼大会,与会者千余人。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并派专员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前往宣读致祭。十七日上海《时报》头版头条刊载了孙中山先生之祭文[12]
荆山楚水 磅礴精英 代有伟人 振我汉声
觥觥吴公 盖世之杰 雄图不展 捐躯殉国
昔在东海 谈笑相逢 倡义江淮 建牙大通
契阔十年 关山万里 提兵燕蓟 壮心未已
滦州大计 石庄联军 将犁虏廷 建不世勋
猰貐磨牙 蜂虿肆毒 人之云亡 百身莫赎
(载《近代史资料》总第二十五号,第二四八页)
同年九月二十一日孙中山先生由太原到石家庄,凭吊了吴禄贞等三烈士殉难地,夜宿石家庄。[13]
一九一三年,吴禄贞烈士殉难两周年之际,山西人民和河北人民在烈士牺牲地,石家庄正太车站北侧,修建了吴公祠和墓园。十一月七日,殉难纪念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各界人士瞻礼者万余人。[14]
一九八五年,在先烈的故乡云梦县已建吴禄贞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云梦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并编成《吴禄贞专辑》发行出版。
一九八五年、一九九一年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屈武名誉主席曾两度为先烈的纪念专辑题词:“学习先烈革命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毋忘先烈、爱我中华”。
在台湾台北忠烈祠安放有吴禄贞烈士灵位,被追封为“开国烈士”,供后人瞻仰、凭吊。国民党元老秦孝仪曾主编著书《北方之雄-吴禄贞的故事》,台湾近代中国杂志社编辑出版了《九边处处啼痕-吴禄贞传》。由此可见,海峡两岸人民都对先烈有崇高评价。
四、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富强,民族的解放和復兴,人民的富裕和幸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愿望。2011年迎来辛亥革命与吴禄贞烈士殉国百年纪念之历史机遇,各地隆重的纪念活动将拉开序幕。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应该铭记历史、立足当前,以辛亥革命精神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辛亥革命的历程蕴含着务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涵,昭示后人在所处的时代有所作为,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所贡献。纪念活动应当在深入发掘辛亥革命历史渊源的基础上,积极探讨辛亥革命精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弘扬辛亥革命精神,有助于两岸务实互惠、推动和平统一。辛亥革命的另一功绩是开启了人们思想的一次大解放,是一次伟大的启蒙运动。当前,辛亥革命精神仍在海峡两岸具备普遍认同性,能够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海内外华人华侨应当抓住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契机,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
振兴中华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振兴中华其内涵包括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富强,先烈们当年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为国家的领土完整,抛头颅、洒热血。目前两岸开启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来之不易,我们应更加珍惜,共同为两岸和平发展,为早日实现先烈们的遗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復兴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澳门辛亥·黄埔协进会理事长、澳门民政总署首席顾问高级技术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