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父聂豫在辛亥革命前后(3)

辛亥革命网 2011-03-30 00:00 来源:三峡晚报 作者:聂志安、聂厚定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曾参加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叔父聂豫,离开我们整整七十年了。至今在当阳河溶的街坊亲邻和我们后辈人中,仍流传着他的许多逸闻轶事,作为

  在武汉老一辈人中,还流传着聂豫挑选警卫员的故事。当时,由于聂豫的声望,有4个小伙子想跟他当警卫员。为了挑选一个合适的贴身警卫,这天,天刚蒙蒙亮,太阳还未出来,四处雾气腾腾,聂豫就带着4个虎彪彪的年轻人朝着一条小河走去。他右手拿着一根钓鱼竿,左手提着一个饵桶,来到河边,朝这几个年轻人招了招手,叫他们在离他丈把远的地方立定脚步,自己蹲在河边旁若无人的钓起鱼来。时值深秋,气温较低,突然手一松,那钓竿滑到水中,一个浪头打来,将钓鱼竿推出一丈来远。只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在岸上,像卫士似的立在聂豫身旁。河中的3个年轻人将钓鱼竿捞起来,一同捧到聂豫面前。聂豫见他们冻得牙齿直打架,便让他们换了衣服在家中听回话。3人走后,聂豫朝那个立在身旁的小伙子问道:“你怎么不下水呀?”小伙子笔直地站着答道:“警卫员的职责是保卫长官安全,为一根钓鱼竿而置长官的安全不顾,是因小失大。”聂豫听了,不住地点头。接着,他又问了一些事情,这小伙子答得十分得体。聂豫听了十分高兴。回家后,他便向这个小伙子宣布了自己的挑选决定。

  后继有人

  “九一八”、“七七事变”后,大好河山沦陷敌手,这些激怒了这位辛亥革命志士,恨自己年迈不能上前线杀敌。后来由于怒气攻心,加之1937年南京失守后,日机轰炸武汉,房屋受震,这位辛亥革命老人终于含着未竟之愿,与世长辞了。

  叔父死后葬于武汉葛店方坡,董必武、张难先送了挽联,张难先为之撰写了碑文。消息传到河溶,我们全家心痛如裂。我与春莆哥、志炳、志俊哥从河溶徒步到沙市,乘船东下,途中遇日机轰炸,慌忙靠岸,步行前往。当我们快要到达武汉时,遇到了一股国民党部队,说武汉已失守,日寇到处烧杀抢掠,我们只有转回家来。

  1945年日军投降后,我们又到武汉去打听过一次,当时的国民政府对这位辛亥革命老人的墓葬一无所知,我们到了葛店也没有打听到墓地,只好怏怏而回。

  聂豫一生,历经辛亥革命、讨袁护国、北伐战争,为救国救民于水火,为振兴中华,不畏艰险,英勇奋斗,作出了不朽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不愧为优秀的民主主义战士,他的英名将流芳百世。党和人民政府没有忘记这位辛亥首义志士,不仅在武昌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内留有叔父的芳名,1965年,董必武副主席来当阳视察河溶中学时,还向校长打听过聂豫后代的情况,并交待好好照顾这些革命遗孤。

  现在,聂豫的血缘后代有83人,其中有中共党员、革命干部、工人、农民和商业工作者,恢复高考制度后,聂家培养出12名大学本科生。聂豫玄孙聂勇现任职于美国西南大学医学院研究中心。(附:本文参阅了《宜昌文史》、《当阳文史》孙侃、冯友林等同志资料,一并致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