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都江堰,一心系民生——缅怀我的祖父张沅(6)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良羽 查看:
据1993年《都江堰志》(四川省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撰)《张沅》篇:
……民国36年(1947年)暴雨后发洪水,都江堰水位骤升,张沅与其儿子(即我的父亲张世龄)夜间曾提马灯巡视渠首工程,得到群众称赞……
2008年我出版了《都江堰的历史功臣张沅父子》(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ISBN978-7-220-07712-8,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书籍)一书。为了写书的需要,在我查阅以上史料时,想确切地知道当时祖父和父亲夜间手提马灯究竟在何处巡视都江堰渠首工程。于是,我拨通了居住在南京的姑妈张世芳的电话。
年近九旬的姑妈告诉我:祖父和父亲当时在夜间身披蓑衣,手提马灯,冒着风雨站在索桥上观察“鱼嘴”,他们只有站在索桥上,才能看见“鱼嘴”。
我问姑妈:在那些夜晚,如果索桥在风雨飘摇中出了问题,或者“鱼嘴”被洪水冲毁,那么首先被都江堰的洪水吞没的不就是我祖父和父亲吗?
姑妈说:“当然是啊。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只希望你爷爷在叠溪地震后重建的‘鱼嘴’平安无事。”
顿时,我被我的祖父张沅对都江堰的如此深情所震撼。我闭目想象,仿佛亲眼看到了那个情景,仿佛亲耳听见了当年都江堰流域的父老乡亲称呼我的祖父张沅和父亲张世龄为“当今李冰父子”的那个历史的回声。
1949年3月,我的祖父张沅作为四川省建设厅官员,验收了1948年度的都江堰岁修工程,这是他为都江堰所作的最后一件工作。1950年初,被人民政府安排到“四川省高级工业学校”(其前身即我祖父创办的“四川甲种工业学校”,1960年改为“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任教,担任土木工程科科长,主讲水利技术。1952年初,高校专业调整,土木工程科教师和三个班的学生一起调整并入“四川省交通学校”。同年3月19日,我的祖父张沅病故,享年72岁。张沅为治理都江堰奋斗了四十余年,做出了历史贡献,不愧是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
都江堰经过历代仁人志士的努力,经久不衰,特别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扩建改造,更加青春焕发。现在它已经成为灌溉37县市1026万亩农田,向40个大中城市供水,集灌溉、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文化为一体的特大型水利工程。2000年都江堰-青城山被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伟大的中国人!伟大的都江堰!伟大的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伟大的辛亥革命!
(作者系美籍华人,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羚羊谷大学中文导师,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