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都江堰,一心系民生——缅怀我的祖父张沅(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良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的祖父——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所长、中华民国首任四川省水利局局长张子聪,字沅,自1915年至1936年,三

  日本东京“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我的祖父张沅回国初期担任四川水利知事,在成都创办了以发展四川工业和科技为宗旨的“四川工业讲习所”,自己担任所长,向学生传授现代勘测设计技术和建筑材料等课程,四川由此开始了水利科学教育新时代。后来,该讲习所更名为“四川甲种工业学校”,发展成为现在的“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其中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陈毅元帅于1916-1918年就读于该讲习所,在我的祖父、“中国同盟会”首批会员张沅的帮助下由此考入勤工俭学留法预备班,于1919年去法国留学。

  我的祖父张沅在成都开办了“女子职业学校”、“蚕桑学校”。并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为留学法国的学生筹集资金。张沅主张妇女放脚,组织了“成都大脚会”,并在成都驷马桥立碑纂文,称“斯时妇人放脚中华图强之新纪元”。,碑上刻有会员姓名。

  我的祖父张沅担任四川水利知事期间,徒步考察了都江堰流域,他了解到四川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自光绪丁丑三年(1877)九月四川总督丁宝桢主持大修以来,至民国癸丑二年(1913),已有36年未全面大修,其间岷江水患不断,尤以光绪戊寅四年(1878)、光绪甲辰三十年(1904)、民国辛亥元年(1911)岷江洪水暴发为甚。他目睹了都江堰渠首各工程遭到冲损,“分水鱼嘴”、“人字堤”、“飞沙堰”等各堤岸残缺朽败。内、外江灌溉河道越淤越高,有的与稻田几乎相齐,水流混乱,灌区田园荒芜,民不聊生,一片凄凉。祖父张沅以四川水利知事的身份奋笔上书四川巡按使陈廷杰,请求政府核准大修都江堰,并提出大修分3年进行,三期工程共需款约30万元。

祖父张沅的“马槎截流工程”施工场面

  民国甲寅三年(1914)12月26日四川巡按使陈廷杰以都江堰事关民生为由,向北京中央政府致电,要求拨款大修都江堰。经财政部核准,动支国币30万元,拉开了继光绪丁丑三年(1877)丁宝桢之后第一次大修都江堰的序幕。四川巡按使陈廷杰亲自前往“四川工业实验讲习所”会见我的祖父张沅。陈廷杰向我祖父张沅面授了大总统袁世凯签署的《委任令》,任命张沅主持此次都江堰大修工程,并火速前往都江堰灌区勘测堰况,筹备大修事务。《委任令》中还提到:“清代学术未明,又不知利用水势”,“现在土木科学逐渐昌明,无论任何险工,皆能设法修筑。该堰工程当谋彻底重修,以为一劳永逸之计。不应因噎废食,不思改良。”(见《四川水利志》)。我的祖父张沅双手接过《委任令》,即向四川巡按陈廷杰表示:“余自少年奢望为民治水,万难不辞。”此时,全球正弥漫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烟云。同年8月12日,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33个国家先后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祖父张沅的“护岸竹笼制作安放工程”施工场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