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中见战友情:先父张肖鹄晚年政治生涯片段(2)

辛亥革命网 2010-12-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怀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父亲难忘遭遇坎坷时,关怀过他的那些老友,尤其忘不了朱峙三叔叔。在他生前最后十年的近百首诗作中,绝大多数是与这些老友的唱和,这些

  果然,父亲于1956年12月底被鄂城县法院释放了,此后于1957年4月30日该院才以(57)刑再字第115号补判为“教育释放”。后来我们要求再审,该院经认真甄别后,对我父亲改判为“无罪”⑤。

  事后,我们得知,父亲的释放,完全得力于一些老战友的奔走。董必武同志也亲自给湖北省法院写了信,并告知蔡天民先生说,“关于张肖鹄问题已去函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系”。能做到这样,在当时那种政治环境中是很不容易的。

  还有值得我们后人欣慰的是,父亲在此期间,一直表现出对新中国、对革命领袖的无限深情。他在上海二哥家养病期间,在“复兴公园”小憩时“感赋”:“……公园本为众游息,独禁华人与狗入。奇耻大辱匪朝夕,都由属地主权失。……自强自主谁之力?孙总理后毛主席。”即使身陷囹圄,他也很坦然,唱道:“缧绁情甘归故里,桑榆景愿作新人”,“卜居勿用询龟策,老幸馀生尽国恩”⑥。

  父亲出狱后,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我们做子女的的确不放心他孤身一人留在武汉工作,最后决定让他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姐怀京家安渡晚年。

  在以后的年月中,父亲终难忘怀遭遇坎坷时,关怀过他的那些老友,尤其忘不了朱峙三叔叔。在他生前最后十年的近百首诗作中,绝大多数是与这些老友的唱和,这些诗作充分体现了父亲对老友的感激、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了他不能返回故乡,不能再与老友们促席共事的遗憾。

  一九九七年八月  初稿于珠海

  二○一○年十一月  修改于深圳

  注:

  ① 记载于父亲遗留下来的一本“新中国日记”中。

  ② 1950年10月,正值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举国动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 张凡: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鄂南游击队领导人,后任湖北省人民法院院长。

  ④ 解放后,湖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熊晋槐及在汉诸友曾来信邀父亲去省里工作。

  ⑤ 1990年10月9日,鄂城县中级人民法院经甄别,以(90)刑监字第15号“依法改判”为:“撤消原刑事裁定;对张肖鹄宣告无罪”。

  ⑥ 载于《峭谷诗稿·萍飘集》“复兴公园感赋”及“所中感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