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张肖鹄与他热爱的地方教育事业(2)
辛亥革命网 2010-12-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张怀平 查看:
父亲对学生要求甚严,不仅重视书本知识,尤重道德品质和爱国思想教育。抗日战争期间,他亲自编写爱国话剧,组织学生大唱抗日歌曲,并以自己反满救国的经历教育学生。当时学校中高才生,热血青年罗久也,胡学昌等十数余人在他的鼓励下毅然参加了革命,奔赴延安。留在沦陷区的学生如孔作文等数人,也不堪敌人的铁蹄,参加了当地游击队(可惜这支队伍的统帅后来变节投敌,这些人都作了无谓的牺牲)。
父亲除在神山中学义务教学外,他所教的古典文学班,对于学生交纳的学费也从不计较,那些家贫无力付缴学费者,则免费就读,他常说信义乃为人之本,钱财乃身外之物。对有志向者能帮助则尽力帮助。因此,每年都有少数学生免费,曾为鄂城县副县长的胡吉祥、王中和就是其中之一。
父亲办校的另一主要思想是学校立案后,除学生的学历受国家承认外,更主要的是能系统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父亲常对我们讲,古典文学虽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数千年文化之精华不可不学,但有很多迂腐之道不可取,之乎者也不能救中国,还举出义和团之例。他深有感慨的说:“义和团是中国之英雄,爱国之勇士,但血肉之躯怎能抵挡外国人洋枪洋炮?我们要有义和团之勇,但要学习科学知识。因此,数理化必须要学,要振兴中华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抵御入侵之地,日寇入侵我国,蚕食了半壁河山,就是我们科学落后所致。我年岁已高,行将就木,但愿鄂城教育兴盛,人才辈出。”
父亲一生从事教育累计长达三十年之久,先后在湖北武汉第一师范、北京师范等十数所学校执教过,桃李满布,数以千计。其中有科学家、作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教师、革命干部、军人,有为国捐躯者,也有工人、农民,有政府高级干部,也有去台身居高职的官员。芸芸众生中,报效祖国者居多。我因离家日久,人事变迁较大,大多数失去联系,所知者甚少,不一一列举。
一九五零年,神山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刚刚考试完毕,父亲因故不得不离开他含辛茹苦办起的学校。
一九六一年,父亲随大姐怀京从广西至烟台定居,途径湖北武汉,仍不忘询问中学是否尚存之事。后得知学校在政府的关怀下越办越有起色,父亲无限感慨地说:“我生不逢时,过去办校何等困难,那时我如果有现在这样好的条件,学校何止如此。”当他得知葛店已办起高中,更是高兴万分。
注:①见1986年《纵横》第一期有关黎元洪篇。
见父亲遗诗:朋辈谣传他因文字触犯军阀为军阀所杀害一诗。原著:“文字无灵性命危,疏狂容易胡忤军威,金人懔戒终缄口,楚客谣传勿堕围。不信京房在尘世,忽惊苏轼出圜扉……”
②见父亲遗诗归来篇:“舟卸风帆马解疆,归哉归哉勿彷徨,国步艰难道阻长,东西南北走且僵,张输一夕秋风凉,苏轼自誓江水茫,陶令归来径就荒,卢生旅枕醒黄粱,吾生何事苦棲皇,故园五亩容耕桑……”
③见父亲遗诗“……身借一壶悬闹市,心期三乐育英才……”
④见父亲遗诗“……老来万事都抛却,一缕难忘启后贤……”
(此篇曾载于《鄂州文史资料》第三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