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追忆我的祖父胡贽(2)

辛亥革命网 2010-12-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胡百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的祖父胡贽,字懋之,生于1885年,1958年去世,享年73岁。小时候常听大人们尊称祖父为辛亥老人。每次我从汉口到武昌去看他,他都要给我讲

  祖父为官清廉有一事很能说明。他辞去公职后收入没有了来源,靠着变卖家当维持生计,但他仍然对公益,慈善事情非常慷慨。那时祖父整天忙于武汉的和平运动,开支更大了,而且他根本无暇顾及家庭,1949年春节前的一天,家中竟然要等米下锅而断炊。家人到米铺佘了一点米算是对付了一天。后来朋友们得知才帮他一家过了这个年。

  祖父在官场多年而且是辛亥元老,退出后家中竟然断炊。我不知道这在当年怎么样,至少在现在也是少之又少闻所未闻的事情。

  祖父生前曾撰写过很多史料,可惜文革中丧失殆尽。一起丧失的还有许多老人的个人物品。文革后也没有退还。上世纪八十年代上边征集历史文献,后人因“极左”惊魂未定根本不敢涉足,以至于现在收集他的资料非常困难。

  祖父晚年,穷困潦倒,困惑彷徨,无奈而去

  一个进步的爱国的正直的老人本来应该拥有一个阳光的幸福的晚年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他。

  先是他的三女婿杨世英,刚解放不久即被抓而且很快就被杀。杨世英,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中文系,多在政界任职。后受陈诚赏识进入军界。武汉解放前夕,时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他在任时掩护、资助过地下党和民主人士,也为保护武汉的国有资产为武汉的解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解放初被镇压。三十多年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被平反,历史终于得到公正的评判,得以告慰冤死的亡灵。可惜祖父没有看到这一天。

  第二件事是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祖父身边唯一的儿子(即家父)以历史反革命罪名被抓。审判中家父为冤死的姐夫杨世英收尸也拿来上纲上线。由于家族中还有数人在旧社会为官,当年这叫做“反动的社会关系”,而且是挖得很深的。这些都令祖父很不理解。他请了当时武汉最好的律师,为此四处申诉甚至分别给董必武和李先念去信,但均未凑效,家父还是被判。

  这两件事对老人家打击太大,从此灰心丧气淡出社会。

  晚年的祖父已经很少出门了,寂寞,孤独,彷徨,贫困。子女们儿孙们因为种种原因都离他而去;昔日热热闹闹的大家庭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没有了,朋友没有了(那年月朋友个个自身难保),房产也没有了。老人只得租一小屋栖身。在困惑无助中,在病痛折磨中静静地走完了一生。临死也没看到身边唯一的儿子。

  祖父为人,慷慨大方,热心公益,史迹永存

  祖父走了,由于治病,他给后人留下了一堆债务但却为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产。他一生热衷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资助的过众多的家乡青年学子的学业,这些人都记得他。特别值得纪念的是祖父生前在武昌所建的两个亭子,它凝聚着家族先辈的精神和智慧。其中岳飞亭至今仍屹立在长江之滨蛇山之巅。

  祖父曾在武昌凤凰山建孟宗亭,又在蛇山建岳飞亭。孟宗,三国时期孝子,中国古代二十四孝子之一。孟宗哭竹生笋,孝心感天动地。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岳飞,著名的民族英雄。由此可见祖父建这两个亭子的良苦用心。可惜孟宗亭不知何年早已被毁。岳飞亭现在黄鹤楼公园内。

  关于岳飞亭,史料记载,岳王庙始建于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53年),1937年武汉抗日团体在清理颓圯的岳王庙时从瓦砾中发现一尊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四月鎸刻的有岳武穆遗像和云南太和(今大理)人张翼所撰四言赞诗的青石碑。于是众人推举辛亥首义同志会的胡贽筹措资金重建岳王庙。这正合祖父心意。他已经建了孟宗亭,正想再建个岳飞亭。在那个全民抗战,崇尚民族英雄的时代,他没有去募集资金而是自己出资建造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