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贤蓝天蔚兄弟和朱祖圻父子(3)

辛亥革命网 2010-12-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卢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朱氏父子是指我的老外公朱祖圻和外公朱钧,蓝氏兄弟是指赫赫有名、在辛亥革命中具全国影响的领袖人物和元勋,被评为“威名与黄克强、蔡

  起义爆发非常仓促,但早有思想准备的朱钧立即行动起来,剪去辫子,投入革命的学生军,夙夜不懈地守护官钱局,官司钱局在长街(今解放路)与大成路交汇点附近的路东侧。

  起义后的湖北义军领导资望显不足,认蓝天蔚颇孚众望,曾三次电请蓝天蔚来鄂充任都督,由于清廷扣留无法送达,才不得已拉出湖北新军协统、并非革命党人的黎元洪充角担纲。

  此时的蓝天蔚与吴禄贞、张绍曾远在河北滦州待命秋操演习。蓝等人手握重兵,一面向朝廷电奏“兵谏”,一方面在关外“清王朝的祖宗发祥地”密谋起事以响应武昌首义,京师震动。清廷明里接受兵谏,暗里在石家庄刺杀吴禄贞、监视蓝天蔚,调张作霖巡防营入城镇压。蓝在友人蒋百里帮助下由沈阳南下大连。1910年11月26日被举为“临时关东大都督”发动东三省起义。继而南下上海,招募青年学生军准备北伐。

  蓝天蔚在武昌首义爆发后立即叫蓝文蔚从速南下上海,并带了一封信给陈其美。蓝文蔚经上海返回武汉,追随黄兴参加阳夏保卫战,任战时总司令部督战参谋。前来镇压的北洋清军在汉口纵火,又架大炮炮击武昌、汉阳与义军对射,火光冲天,大片民居化为废墟和灰烬,昔日的市区一片狼藉。炮火加机枪四射,血流遍地、尸肉横飞,战争的残酷惨不忍睹。义军装备训练远逊于清军,但士气高昂,前仆后继顽强作战。蓝文蔚投入前线的激烈战斗,已是置生死于度外,当机立断、督导军务发挥了军事专长。

  因兵力悬殊,义军退守武昌。然而推翻清廷的胜利也就存在于这一个多月最后一刻的坚持之中,十七省相继独立,全国风起飙发,清廷土崩瓦解已是大势所趋。

  蓝文蔚跟黄兴离汉赴上海,参加上海都督陈其美的沪军、任北伐敢死队长,时蒋介石也在陈部当团长。

  孙中山先生由美国经欧洲回国,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随即委任蓝天蔚为参谋总长、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统率海陆军。蓝天蔚以其智勇胆略、亲临前线与清军激战,攻至烟台。并与东北民军在大连等地会合,直逼京津。直到清帝退位,南北和议告成方停。

  武昌首义的胜利引起各地革命党的响应,继湖北军政府成立(1911年10月11日),先后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的有湖南(10月22日)、江西(九江10月23日)、南昌(10月31日)、陕西(10月25日)、山西(10月29日)、云南(11月1日)、贵州(11月4日)、江苏(11月5日)、浙江(11月5日)、上海(11月6日)、广西(11月7日)、安徽(11月8日)、广东(11月9日)、福建(11月11日)、四川(重庆11月22日、成都11月27日,后合并)、外蒙(12月1日)、甘肃(1912年1月6日)、伊犁(1912年1月7日)。山东巡抚孙宝琦于1911年11月13日宣布假独立,24日又行取消。1911年11月15日最先独立的14省市的代表在上海集会,筹组临时政府,一度决定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代表们改赴武昌议事并达成停战议和。

  武昌下游的安徽,省会设在地势险要、所谓“金陵咽喉、江介扼要”的安庆,是镇压太平天国时的军事战略要地。然而经济中心却在长江南岸的重镇芜湖。芜湖地处长江之冲,腹地辽阔,城内商贾四集,鸦片战争前即为安徽最重要商业货物集散中心,上接九江、汉口、下连南京、上海。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扩大长江流域的开放,芜湖成为通商口岸和中心市场,对国内外的贸易猛增,外国商品通过芜湖倾销安徽各地,而安徽内地的农产品也通过芜湖向外出口。开放使芜湖得以快速发展,海关、租界、教会、领事馆、新学堂纷纷建立,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的教育、司法、警察制度开始创立,一跃而为长江巨埠。芜湖名义上为一县制,其地位重要性实则超过一般的府制(现今的芜湖已是城区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朱祖圻以道台衔任职芜湖父母官,廉政爱民,在当地百姓和士绅中有很高威信。他写过《劝为官》诗以自勉:

  为官须要爱民深,是事常怀侧隐心;

  莫谓手持三尺法,福威手段任搜寻。

  欲怜万姓同胞苦,须学当年汉吏循;

  若是为官清正直,群黎欢颂太和春。

  谚云积德在公门,利弊兴除心实存;

  虽属小民能易虐,回头再看示儿孙。

  作为地方长官,他管理和推动着各方面的变革和城市近代化转型。民族危机意识的刺激以及革新意识的激进催化,使得革命排满的政治浪潮不断扩大。自1905年安徽公学迁至芜湖后,任教的有陈独秀、柏文蔚、陶成章、苏曼殊等,并成立了结合反清的思想动员和武装动员二者的“岳王会”组织。由于清廷推动的宪政和地方自治的政治近代化变革姗姗来迟,且不过扬汤止沸尽做表面文章,得不到政治参与机会的革命党人和生活在底层的群众人心汹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