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又明先生在辛亥革命后的事略(2)

辛亥革命网 2010-12-09 00:00 来源:高又明先生纪念网 作者:高启绩、高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起义后,西安响应,成立了秦陇复汉军政府,高又明任军政府军械官,为保卫新生政权竭尽全力。,高又明先生在辛亥革命后的事略,

  1919年2月20日,护法军政府与北洋政府的南北和会在上海正式举行。陈树藩企图在陕西继续发动战争,抢占靖国军地盘。在军事形势对北洋军有利的情况下,南北双方委托在陕的张瑞玑监视陕西停战划界。4月1日,张电告上海,陕西停战划界业已实现。之后,靖国军只保有渭北高陵、三原、泾阳、富平、白水、澄城、同官(今铜川市)、耀县等八县地盘。陕西之大政仍操于陈树藩之手。

  1920年胡景翼获自由,回到三原成立了靖国军总指挥署,胡任总指挥。1922年胡景翼、岳西峰率部出潼关东进。1924年曹锟贿选成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整军准备北伐,经孙先生授意,冯玉祥、孙岳、胡景翼酝酿联合倒曹。胡景翼与高又明等亲密知己商议联合事宜。10月联合成功,冯、孙、胡、岳共十万大军,于10月23日一举占领了电报局、电话局、火车站等要害部门。包围了总统府,囚禁了曹锟,推翻了颜惠庆内阁。11月5日驱逐溥仪出宫。这就是所谓的“北京革命”或“北京政变”。

  10月25日在北苑开会,经孙中山先生同意,组成了中华民国国民军,冯玉祥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任副司令分别兼任第二军和第三军军长。胡景翼受任河南军务督办,去开封之前,去拜访李大钊教授,李提到共产党跟国民第二军合作的问题,胡景翼有所考虑,高又明建议说:孙中山先生已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我们依照孙先生的指示办,不会有误的。胡景翼欣然接受了李大钊教授的建议,决定与共产党合作,并且邀请李大钊教授到开封视察。12月10日孙中山先生到达天津,派代表同苏联代表鲍罗廷在北京饭店会谈,苏联政府同意援助军火。孙中山的意思是,将北方的事情委托给胡景翼,用苏联援助的军械,装备胡的部队,再借外蒙十万骑兵,讨伐段祺瑞。然后由胡景翼统一北方。

  12月12日胡景翼到达开封,高又明任国民二军军械处处长、兵工局局长、火药局局长兼铜元局局长。(当时也称高为“总理”,铜元局局长后来由师子敬接任)。12月底,胡景翼邀请苏联大使加拉罕到开封,胡派人组成代表团跟加拉罕商谈军械援助问题,高又明参与商谈。后来,因为运输问题,苏联援助的军械数量并不多。

  胡景翼到河南后,首先恢复在二七大罢工时,被吴佩孚破坏查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保护了在郑州召开的铁路工人代表大会。1925年1月,李大钊教授到开封视察。全国总工会于1925年2月10日在郑州公开成立了。在国民二军所辖的地域内,共产党员、国民党员都可以公开活动,他们各自建立工会组织,农村建立农民协会。以后,又聘请苏联顾问到开封办军事学校。住在开封招待所的共产党员有,王若飞、刘天章、杨海清等人。共青团员有,屈武、邹均等人。还住有苏联代表团和军事顾问团。(王若飞1925年任中共豫陕区书记)。

  为北伐考虑,熊克武派旦懋辛来开封,商议请胡部进攻武汉。高又明与旦在1903年就有交往。这时,因东面徐州地区有张作霖部队;萧耀南部队集聚在湖北;吴佩孚在武汉;西面有憨玉琨部队,还有陕西的吴新田、刘镇华等。高又明参与计议,最后决定不能轻易举兵而做罢。后又经过周密计划,决定用少数兵力监控东面和南面之敌,将大部分主力埋伏在郑州以西的两边山区,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包围全歼了憨玉琨、刘镇华的十余万部队,占领了洛阳。

  周围敌人力量削弱了,地域扩大了,形势有所发展。胡景翼想迎接孙中山先生来开封建立中央政府,出兵北伐段祺瑞。同时派代表与苏联顾问鲍罗廷、苏联大使加拉罕联系。但是,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4月10日胡景翼将军病逝。

  岳西峰继任河南督办后,他虽然与胡将军交往多年,但是所行与革命路线相违背,虽经同人劝说,没有改变,高又明离开开封寓居北京。

  高又明眼见国势每况愈下,想以发展工业、文化等事业救国。回到陕西后,1931年同友人窦蔭三、南汉宸、杜斌丞、邵力子、寇遐、韩望尘等,集资创办了集成三酸厂,生产硫酸、硝酸、盐酸,解决了十七路军修造军械的需要,也为发展地方工业起到了作用。杨虎城将军主陕时,在杨将军的授意下,用厂的门市部作担保,营救过中共地下党员。抗战开始后,南汉宸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三酸厂以七折的优惠价格,将三酸供应给边区政府。高又明还和友人集资创办了阿房宫电影院。抗战前夕,群众抗日情绪高涨,全国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高又明和友人又集资创办了西京国货公司,高又明独资开办了广济药房。

  “双十二”事变时,高又明赞成张、杨二将军的八项主张。赞成联合抗日。对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樊中黎,生活上予以照顾,并亲自带领樊拜访张继、景梅九等民主人士。(全国解放后,樊任四川某院校党委书记,曾来信缅怀高又明先生。该信函现保存在高的亲属手中)

  高又明拥护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支持他的女儿高洁(莲英)经安吴堡去延安参加抗日。还通过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向边区提供过医药等物资。

  高又明晚年撰写了《如是我见我知录》、《柏筱余先生纪念碑》、《高季维传略》和保存的《祭黄帝陵文告》的记录稿,是陕西辛亥革命早期的珍贵文史资料。

  1947年冬,中国同盟会纪念会成立,来函说“又明老同志硕望所孚,功于党国。”为高又明颁发了陕盟字第002号证书。

  1948年,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和高又明有书信来往,约高联络同盟会会员,迎接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又明因病卧床,经常嘱咐子女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勿堕家声!”高又明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于1951年5月22日而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