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外公:辛亥革命中的中国青年敢死团团长朱(3)

辛亥革命网 2011-10-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汪竟成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天辛亥革命己成百年历史,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外公为之奋斗的现代化事业在两岸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今天事业就是先辈

  6、清廉正直的为人为官之道。

  外公为人正直,工作作风雷历风行,在任交通部长时,加强对粤汉铁路建设的领导,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原定需要四年完工的后续工程,对从港九运迸物资作好抗战准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完成了中国南部九省电话网络连接工程,对抗战指挥带来了极大便利。外公一生经手经费无数,从没私自动用过一分钱,从不利用职权安排亲戚家人的工作。在廉洁奉公方面可谓楷模。以下几件事可作佐証;国民党高层人员在浙江莫干山和庐山都建有别墅,1995年我曾作过实地调查上述两地均无外公的别墅。抗战胜利后很多国民党大员大发接收财,外公出任教育部长,忙于恢复全国教育工作,没有中饱私囊一分钱,国民党撤到台湾后,外公从事中央研究院筹建工作,整天为选择院址,筹集经费忙碌,50年代曾两次累倒吐血却无钱住院治病,后靠好友、旧部下和学生接济才住院冶疗。因健康原因外公申请退休,办移交手续时外公将所配的汽车、官邸、服务人员及所有公家物件全部移交出去,搬入在朋友旧属帮助下购置的小居所内。后任联合国同志会会长拒绝配备汽车,乘黄包车上下班,清廉风范令台湾官场敬佩。退休后工资入不出敷,经济拮据,蒋老先生得悉后,毎年元旦上午派经国先生给外公拜年,同时送上一笔私人赠款供外公一年的生活补贴,这在国民党高官中是绝无仅有的。1963年元旦上午经国先生按例到外公府上拜年,奉上蒋老先生私人赠款,当晚外公因心脏病发作逝世,蒋先生接报后先遣经国先生到府上探视,指示丧事安排,后蒋老先生亲临吊唁,当局出资在阳明山修建亭子式墓地安葬供后人瞻仰。

  四、从学者成为政治人物的原因

  外公的一生一直与学术和政治相伴,最终从学者成为政治人物,这一转型的原因,据我分析有三个。

  1、辛亥革命的功勋是他登上政治舞台最重要的基础。

  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皇朝封建统治斗争中,他组织的中国青年敢死团和其它革命力量一起成为革命主力,被孙中山封为辛亥革命功勋人物,在北大任教期间积极投身于反军阀运动,成为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革命领袖的经历积累了他进入政界的资本。

   2、学术成就使他成为知识份子的代表进入政界。

  外公是国民党核心层内少有的有留德经历和博士学位,又通晓德、英二门外语的人才,他在北大、中山大学任教时培养了中国第一批地质学人才,他在上海创办的地质研究所至今仍存在。他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建立的中山大学受到当时欧美名校校长的称赞,他首创在理科建立地理系,开创了一个新学科,在中山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校董事会开创了高校管理新模式,他在南京中央大学所建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大礼堂是当时全国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中央大学后为江苏省委党校,1987年我在党校学习时大礼堂还存在,不久失火烧毁)民党元老戴季陶讲“中国只有一个半人才,一个是朱家骅,半个是易培基(长沙师范学堂校长,毛泽东的老师、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蒋介石在组建南京政府时需要知识份子代表入内阁,经蔡元培推荐进入南京政府。

  3、浙江籍贯是他进入政界的重要人脉条件

  蒋介石作为浙江人,在他的用人政策上倚重江浙人士,依靠江浙财团作为政治、经济支柱,外公作为浙江湖州籍人士,与陈立夫、陈果夫为小同乡,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人脉关系,自然会受到蒋介石的关注,纳入他的核心统治层。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与朱家又有世交之谊,(朱家祖上世袭掌管两准盐运财务官职)这一切都为他进入政坛铺平了道路。

  今天辛亥革命己成百年历史,百年来中国经历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外公为之奋斗的现代化事业在两岸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今天事业就是先辈们打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毛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撰文纪念自鸦片战争以来到解放战争中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先烈。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在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现代化事业中作出过贡献的人物,外公就是这样一个值得我们后辈怀缅的历史人物。

   (2011年8月初稿于英国伯明翰9月定稿于苏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