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外公:辛亥革命中的中国青年敢死团团长朱(2)
辛亥革命网 2011-10-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汪竟成 查看:
1、1926年—1934年主持了中德军事合作工作。
外公利用留学德国的关系,为加强国军现代化建设,为蒋介石聘请了德国军事顾问,从德国采购枪械军火到合作在中国组装飞机,对在东南沿海建立完整的国防军事体系,抗击日本侵略作出了贡献。抗战初期军队所需武器弹药均由外公从德国采办,蔡廷锴的19路军淞沪会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就是外公从德国采购的,在淞沪会战中给了日寇致命的打击,后被日本发现向德方提出抗议,德国才停止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
2、连抗蒋介石三条命令保护杭州古城。
淞沪会战上海失守,杭州危在旦夕,蒋介石向杭州驻军发出炸毁钱塘江堤水淹杭嘉湖平原的命令,时任浙江省主席的外公闻信后,立即向南京方面阵述利害关系,不能将数百万老百姓置于死地,阻止了这一行为。随后蒋介石又下令炸毁钱塘江大桥,这是当时军民撒离的唯一通道,一旦炸毁大桥数十万国军和老百姓,大量物资无法撤退转运,危急时刻外公赶到现场,止制了工兵的炸桥行动,并向南京方面提出不到最后一分钟不得炸桥的诉求。紧接着蒋介石又推出焦土抗战策略,命驻军放火烧毁杭州城,又遭外公强烈反对。惹恼了蒋介石,下令撤消外公职务,调黄绍竑任省主席,外公离杭前找民政、警察等部门首长交待千万不能执行焦土抗战命令,黄绍竑向桐庐撤退时下令烧毁杭州,省政府下属不忘外公嘱托拒绝执行命令,保护了杭州古城。外公撤往汉口时,途经长沙与湖南省主席熊式辉交谈,嘱其千万不可执行焦土抗战命令,熊不听一把大火烧毁长沙,几十万人顿失家园,到达汉口后外公发表公开讲话反对焦土抗战。
3、抢救故宫文物免落日寇之手。
在汉口外公发现从故宫运出的大批文物滞留在南京朝天宫仓厍内,一旦南京沦陷将落入日本人之手,即电呈蒋介石令南京驻军司令唐绍智运出,但苦于无经费,外公立即从他掌管的英庚赔款中拔出经费将全部文物运往后方,(庚子赔款英方款项用于中国留学生、兴办学校、修建铁路成立了英庚赔款董事会外公仼董事长)抗战胜利后又负责将文物运回南京,后又将文物运到台湾,这才有了今天的台北故宫博物院。抗战在陪都重庆期间外公致力教学事业,创办学校和研究所让流亡学生有书读,科研人员有项目研究。并尽全力从经济上接济沦陷区的文化名人和著名学者,保障他们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有效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利用经济手段威胁学者名人就范为日冠服务的阴谋。
4、成功阻止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利用吴佩孚的阴谋。
武汉会战后,日本军部川本芳太郎大佐专赴北平,企图引诱吴佩孚出山与日军合作建立华北伪政权,外公得悉此情报后,立即拟写了一份劝阻电报,通过北平地下工作者交送给吴佩孚,当吴看完电文后,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仿佛遭了电击,他反复诵读着那朗朗上口的电文,爱国的情感笼罩了心头,汪精卫叛变后又极力拉拢吴佩孚,此时外公又让秘书沙孟海(著名书法家)起草了第二个致吴的秘密电报。不久外公收到吴佩孚通过北平地下人员拍回的言词恳切的14个字的电报“仆虽武人,亦知大义,此心安如泰山”,成功地阻止日本侵略者和汪精卫拉吴的企图,在困难的军事形势下及时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5、在两次国共合作中与共产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与共产党交往中与周恩来关系尤为密切,重庆的中共代表团驻地的周公馆是外公度周末的首先之地。1945年9月18日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在周恩来陪同下拜访外公,并设宴招待外公、两天后外公设宴答谢毛主席,对毛主席顾全大局不管个人安危亲赴重庆的行动深表敬佩,赞同中共方面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条款,深切希望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停止军事对抗,共建现代化国家,为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