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辛亥元老夏炎甲(2)
辛亥革命网 2011-10-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夏成钢 查看:
出国篇
祖父夏炎甲,字厚俺, 湖北黄陂县人,1873年秋出生(我推算的),早年在武昌警官学校读书期间,正是洋务运动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在湖广兴学,派送大量的出国留学生。作为警官学校的学生,祖父经常要被组织到汉口码头去欢送一批又一批,那时候被称为“留洋”的学生。祖父内心好生羡慕,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留洋”。一次又到汉口码头送“留洋”学生时,祖父忍不住对同学说:总有一天老子要你们送我去“留洋”,同学们讥笑他别异想天开了,人家能“留洋”的,那是才子,我们算什么,我们毕业后顶多当个臭警官。也许是此话刺激了祖父,反正“留洋”之心更迫切了,还没等到学校毕业,就背着家人、背着学校、背着同学偷偷地报名考取了日本士官学校,这才想起还没毕业呢,要验文凭的,怎么办?当时制作假文凭是犯杀头之罪的,留洋心切的祖父那里顾得上这些,花了大价钱托人制作了一份假文凭。
双手捧着假文凭排在等待检验文凭的长长的队伍(可见当时留洋人员之多)中,祖父并没有描述此时此刻他那忐忑之心,只是说了:看见队首那头,张之洞坐在中间,右边坐着教育总长(我父亲说得出人物名字、官职名称而我忘记了只好用“教育总长”替代,我想这问题大概可以考证的),左边坐着他们警官学校的校长(校长名字我忘记)。当排到祖父时,他刚刚毕恭毕敬举起假文凭还未送到张之洞手中,他们警官学校的校长笑眯眯地说:咦,这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嘛。张之洞接过文凭然后往旁边一放,客气地说:即是你校学生,那就不看了吧。校长右手心向上,谦让地说:那还是验验吧。张之洞和教育总长都说:既是你们学校的,有你校长在,不用验了不用验了。
就这样祖父没来得及回黄陂老家,只是把安家费交给了正在武昌的兄长,叮嘱了兄长关照父母等几句。准备行囊,匆匆地踏上了后来在日本长达十年,读了两个大学文凭的留学之路。
归国篇及武昌起义
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第一件事是剃光头,日本校方认为这样,战地救护比较方便,所以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一律是光头。也是祖父后来大半生都是光头状态的原因。世界上军事训练有几大流派,其中德日派是当时最严酷的,残酷的军事训练之余祖父开始考虑国家的大事与同学们组织了革命政党,发表政治观点,组织学生活动。当孙中山来到日本,祖父与孙中山非常投缘,俩人政治观点一拍即合,祖父和同学们组织了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欢迎孙中山的到来,后来谈到的几个政党合并,成立同盟会。祖父说我是同盟会最初成立时7个核心成员之一(有兴趣的人们是否可以考证,因为我父亲告诉我们这些都是祖父亲口所言)。
在边训练,边读书,边参加革命活动中,祖父即将迎来从士官学校毕业的日子。祖父说:在与孙中山谈论怎样展开革命活动时,孙中山说:现在回国开展革命活动时机尚早,你不如再申请报考一个学校,等革命时机成熟再回国革命也不迟(这段对话我忘记是书信往来谈的还是祖父同孙先生当面谈的)。于是祖父又向清朝政府打报告,申请再报考一个学校,居然被批准了。于是祖父又考入了早稻田大学法律经济系(早稻田大学我记得很确切法律经济系可能我没记清,有误。应该可考证)。祖父照例边读书一边参加同盟会的活动,直到祖父学校毕业即将回国,孙中山先生又来到日本,向祖父布置了很多任务,总之归国后,要尽量多地发展革命党人,准备并组织武装起义。回国的仪式既孤独又隆重,孤独的是只有两三个人送祖父回国(同样是我父亲说得出名字,我忘记了)隆重的是孙中山亲自送祖父到日本码头,在码头上孙中山帮祖父拎着个小皮箱两个人一起拍了一张合影。由于这张照片的重要性我小时候经常听奶奶提起:翘胡子帮你爷爷拎着小皮箱,在日本码头送你爷爷回国的照片,可惜被他们弄丢了(因为奶奶亲眼看见过这张照片,并且爷爷跟她解释过这张照片的意义,不然,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奶奶是不会那么痛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