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辛亥元老夏炎甲
辛亥革命网 2011-10-0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夏成钢 查看:
序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00周年纪念日临近,作为辛亥革命元老、成功领导武昌起义者的后代,真想把一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内幕写下来。但平凡的我,常怀踹小人之心,怕我所尊敬的,未曾谋面的祖父,为推翻封建制度不遗余力,不惜生命危险,倾注自己大好年华,最终由于证据不足而被误解,再说家里所有成员是反对面世的,他们都认为在心理纪念就足够了。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纠结,昨晚,在玩低智能游戏时,我内心在问自己,如果不写这篇,我将来会后悔吗,后悔吗?结果是-会后悔。祖父完成了如此多的艰苦工作,甚至多数情况下有生命危险都在所不惜,更没计较个人得失,由于身处暗线的身份关系,祖父成功的与不成功的许多大事是后来在他儿子面前慷慨的说道着,在社会上,也出于需要,或因为要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低调地收敛着,尽力不为世人所知。我想干这种工作的人,即使在天之灵也会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各种于他有可能不公正评说吧。因为这篇东西会在某种程度挑战一些已经固有的观点。而我相信大多数人们是善良的,在当今浮躁氛围中,还是会有人愿意潜下心来,实事求是地尊重历史真实性,做一番考证的。当然我应该以个人的教养和良知,以及主张历史应该尽量还以本来面目出现的观点,保证所述史实是尽力尊重祖父真实叙说的。
小时候我不知道祖父是不寻常之人,66年上半年我还在幼儿园大班,外面政治空气较紧张,家里大人们可能不知不觉又谈起祖父往事,奶奶怕我这家中年龄最小的会把不住嘴往外说,便威吓我道:出这家门不能说的啊!说了要杀头的。我张大了嘴巴仰头看着大人们,心理想,到外面说什么呀!因为大人说话时我只顾自己玩,根本就不知道大人们在说些什么,但“要杀头的”让我牢牢地记住了。奶奶经常说起爷爷在家里讥笑黎元洪胆小,那时候没学历史也不知黎元洪何许人也。奶奶称孙中山先生为“翘胡子”称廖仲恺先生为“小个子”。奶奶常念叨“翘胡子”说了什么,“小个子”怎么怎么说了,我们听了半天也不知奶奶在讲什么故事,后来问了父亲才知道是在说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和廖仲恺先生。上小学时的一天中午放学回家,《解放日报》来晚了,还没有人拿过,于是我抽了一份回家随手放在奶奶的床上,奶奶正安静地坐在窗前她的床边做针线,我便座在奶奶旁边看她做针线,此时奶奶老花眼镜低低地架在鼻梁上,双眼基本是在镜片上面,视线向下时透过鼻梁下的玻璃,手上一针一线缝着什么,偶尔双眼平视一下,不受老花镜影响。漂了一眼报纸,然后指着当天报纸头版大幅照片笑眯眯轻声说:你爷爷的朋友。我惊讶地:奶奶这是董必武哎!董必武啊!用尽小孩儿当时所有的高音连连尖声了两下,奶奶安静地缝补了两针,再抬起眼皮瞄了一眼报纸,全然不理会我的惊讶表情,平和地,边缝补边说:“呐,那不是你爷爷的好朋友吗,经常到家里来玩的。”爸爸下班回来我赶紧问:董必武是爷爷的好朋友吗,爸爸很自然地点点头。哦,从那天开始我认为爷爷是干大事的,但干什么的浑然不知。
直到读中学时某一天,奶奶过世三年多了,我们偷偷地给爷爷百岁生日也过完多时后的一天晚饭后,全家因外界影响无精打采地坐着,比较善于调节气氛的母亲对父亲说:咱们不能一直这样,你给孩子们讲讲,讲讲家里的事,讲讲世界名著,现在孩子们都大了,能辨别的。“中毒”了我负责(那时候的世界名著一律列为“大毒草”)。
接下来的每天晚饭后母亲收拾碗筷、厨房,我们屏气凝神地倾听父亲讲家里那过去的事情,后又讲了一些世界名著和包括《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等电影的情节。我们大致地知道了原来我们祖父是个不为世人所知的,高风亮节的伟大人物(说“大致知道”是因为我们只是当故事听听而已,有些重要的细节、祖父的政治观点、有些人物名字、年份、许多官位名称、父亲倒背如流<父亲从小记性好功课很好,是当年第一名考入辅仁大学>而我都没有记住。父亲过世后的现在,想想真可惜了哇,连问也没地方去问了。下面涉及我祖父的情节,我就记得住的一些写下来,为了史实尽力真实性,记不住的不赘述,为记事绕不过去又记不清的,我会注释清楚)。
祖父在社会上干的事由于个人口风较紧,也因为当时时常身处险境,先前在家中也不说在外干什么(只会有时在家里闲散时只言片语地笑话笑话黎元洪胆小等小事)。家里人并不了解具体情况(好比说北伐时期,祖父后来说:一开始仗打得并不顺利,然后请我等出山,我是重要的前线指挥者之一,我们所向披靡一路打了好多胜仗。 也就在这个时期,我们北京的家对门儿,就住着军阀,祖父打仗空隙也回过家,只能是半夜十点多回来,奶奶把尚处年幼的父亲、姑姑都叫醒,让他们和自己父亲见面,全家此时并不知次日凌晨三、四点钟祖父又出发打仗去了)。只知道祖父留洋十年,上了两个大学,家里进进出出的都是大名人、大人物罢了,佣人们常窃窃私语:老爷子又跟客人说洋话了,听不懂听不懂。
我父亲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名为《家慈-家严》我父亲想,家慈没有工作,写作文发挥余地不大,就写家严吧,也就此撬开了祖父的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