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祖父杨德麟 叔祖父杨毓麟兄弟(2)

辛亥革命网 2011-06-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杨道隆 杨玮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亦是吾叔祖父杨毓麟殉国100周年;祖父杨德麟殉国97周年纪念。作为后人的我们,特书此文以表追思。 ,缅怀祖父杨

  他反袁态度十分坚决,办事廉洁奉公,深得人心。同年,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祖父万分愤慨,四处演说,主张非彻底查清“宋案”主谋不可,将矛头直指袁世凯,袁对他恨之入骨。“二次革命”军兴,祖父与潭人风等组织了湖南的讨袁运动,湖南曾一度宣布独立,不失事败。袁世凯派其亲信汤芗铭就任湖南都督。汤上任后,大肆搜捕革命党人,于1913年11月9日将坚决反袁的祖父等人逮捕入狱。并于同年11月14日枪杀于长沙贡院坪,时年仅43岁矣。临刑前曾赋诗一首,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壮士气概。

  欲抵黄龙饮一缸,

  头颅万里孰能降?

  德公此去谋何断,

  凄绝招魂易水泷!

  革命党人及爱国人士将其安葬于长沙岳麓山,后因汤芗铭扬言要掘坟,其三弟殿麟便移棺葬于长沙县高桥刘弯冲。据族谱记载,他死后国史馆立传崇祀祠湖南烈士祠。

  祖父杨德麟一生忙于“奔走国事,尽心教育,且一生谨慎,耐艰苦,事亲孝,作事则脚踏实地,不尚空谈,寡言笑”[1]。在其弟毓麟为国捐躯后,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抚养其儿女之重任;他“事母孝,事嫂恭,养毓麟之子女慈。”[1]

  祖母因病早年去世,祖父因忙于奔走国事,终身未续娶,父亲杨克敬从6岁起就跟着祖父奔走于奉天、上海、南京、长沙等地。据父亲后来回忆,因祖父忙于革命活动,很少有闲顾及他,白天就吃几片饼干度日,很晚才可吃上简单的晚餐。

  叔祖父杨毓麟,字笃生,(后为避开清政府追捕,改名为杨守仁)。1890年先后入读长沙嶽麓、城南、校经三书院,“益泛览国朝人经说、本国文学、历史。尤留心经世之学,欢迎人所著关于时事之书,独居深念,辄感憤不能自已。”[4]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海军几近全军覆没,此时叔祖父正在校经书院读书,他闻信连夜挑灯,奋笔疾书,作“江防海防策”,痛斥当局,要求清政府收复失地,以洗国耻。此书得校经书院院长杜仲丹“惊赏之,谓其退然如不胜衣,乃能为景略雄谈也。”[4]

  1898年,叔祖父参加科举考试,“丙申得选拔,丁酉举于乡,戊戌一试春宫。”中进士,被分配到山西任知县,但因感于清廷腐败,故“不至任,遂绝仕进。”甲午战争失败,熊希龄为总理“清廷假意维新,詔兴学以开民智”。湖南巡抚设立时务学堂,聘梁启超主讲席,叔祖父任教授。“毓麟公与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一道倡言变法,成为湖南维新运动的主要骨干。”[5]时邵阳蔡锷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头班学生。蔡时年16,家庭贫困,身体单瘦,勤奋好学,尤留心经世致用之学而不读死书,喜西学而恶封建典籍。叔祖父对蔡锷很感兴趣,对他教授亦格外用心。在时务学堂期间,叔祖父反复向学生讲解为何要维新变法,又在教学之余,为《湘学新报》撰稿,发表《述长芦盐法》一文,从盐政的角度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在此期间,他还发表过有关史学的系列论述,从历史上寻找变法的理论依据。

  1898年,9月,维新运动失败,由于袁世凯告密,至使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梁启超逃往日本。时务学堂解散,清政府下令捉拿维新派人士,“毓麟几及遇难,避乡下数月乃免。”[1]

  1899年春,叔祖父应苏州学使瞿鸿机之聘,入为幕僚,“终以宦途污浊辞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