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方觉慧先生
辛亥革命网 2011-05-24 00:00 来源:蕲春文化研究 作者:方定一 查看:
引言
近来整理了一些先父的遗稿、日记及有关的文件记录以及许多辛亥文献,在辛亥革命九十年之际,单就这篇有关他老人家在辛亥前后的一些事迹,以纪念这一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以及伟大的先烈革命精神。在两岸的文献中,记载了很多他老人家的事迹,但由于两岸对立及时代背景与著述者在当时的政治环境,总免不了有所偏颇或遗漏,我在这篇里只想把他老人家的自传、日记以及自己亲身的见闻再加上许多辛亥老人所写的书传加以分析与验证后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事实,这样才能把一些当时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们为救国救民,不怕强权不惜生命的先贤先烈的事迹再次表彰出来,为了读者方便,文内以子樵先生称谓先父。
幼年时代
方觉慧号子樵,原名方士楷,在黄州文普通学堂时,由当时湖北学堂总监督吴兆泰(1)改名方学惠,自民国元年自己更改为方觉慧。子樵先生为湖北省蕲春县人,一八八六年生于南京穆陵关。先生的祖父辈原为蕲春县农民,一八五○年曾国藩湘军与太平军在鄂皖赣之间拉锯作战,蕲春深受战乱之苦,人民无以为生。而太平军败亡后,南京城内外尸体无数,田园荒芜,善后无从着手,便奖励任何愿领荒田耕种的人三年不纳粮。子樵先生的祖父在战乱中过世,祖母养育七个儿子生活十分困难,正值祖母的弟弟朱纯斋先生从南京回来,征得祖母同意,留三叔在家侍养祖母而带领其它兄弟往南京开垦。数年后,方家兄弟们在南京,奠定了生产基础,就由老大命二弟回到家乡蕲春结婚并与子樵先生祖母同来南京,因此子樵先生在南京出生。因为当时卫生不好,婴儿多数夭亡,方家兄弟中唯子樵先生一人独存,因而从小调皮,胆量很大。六岁那年,六月间清晨,子樵先生一人在大稻场玩耍,突然来了一群狼,既无大人在场,又来不及逃回宅院,正跑之间看见稻场有空洗澡木盆,便翻转过来盖在身上,躲避狼群的袭击。事后家人发现子樵先生失踪,都以为被狼群衔到山上去了,大家组织了人群分途上山找寻不获,子樵先生的母亲急得口吐鲜血,大哭昏倒,直到下午工人洗澡才发现他在澡盆下面呼呼大睡,因此造成了他一生有名易睡的习惯。
一八九三年,七岁的子樵随大伯父回蕲春家乡,因语言不通与本族孩子们搭不上伴,他在南京已学过三字经,就向大伯父要求读书,但所从的塾师只教熟读背诵,也不讲解。他对这种像和尚念经,不懂经义的读法深觉不满,两年多后改从名儒朱义茀学习。义茀先生是蕲春名士田又新的高足,学问渊博,精通义理,学生中子樵属最小,开始学习礼记,一字一句均由其讲解,分析做人做事的道理。当时读书的目的都是应考做官,而义茀先生不教八股帖,也不教应试律诗,更不准他的学生参加应试,因此子樵开始对许多历史上的湖北前辈之革命抗暴事迹深为向往。一八九八年,本家雪阶二伯也是义茀先生岳父的弟弟在新疆作官告老还乡,把方氏族中十二岁以上读过书的子弟作了一个甄选,挑选了两个最优秀的留在家中亲自调教,子樵被选中,教诗经与春秋左传,并教以对照来读,可知道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有密切的关系,更把现时有相吻合的情形比较说明,这启发了他对历史与政治的兴趣。一年之后,雪阶二伯受朝廷征召任为兴国州正儒学,子樵先生又回到义茀先生门下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