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立群先生及1949年前后——六十年前琐忆纪实(2)
辛亥革命网 2014-11-04 16:44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卢俊 述(旅美华人物理学家)卢纲 撰 查看:
林彪这个从武汉共进中学出去的青年,坐着吉普统帅千军万马的又回来了。四野司令部设于汉口黄浦路,林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四野政治部正、副主任谭政、陶铸分任武汉市军管会正、副主任,保卫部长、黄安人曾传六任中南工业部长。陶、曾聘卢立群、李范一为工业部高级顾问,从事恢复国民党丢下的千疮百孔和一副烂摊子的工业经济,让工厂尽快开工,工人能有饭吃。不久董必武来函邀蓝文蔚、卢立群赴京,还推荐卢立群作为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代表到中央任工业部长。当时被推荐的还有杨显东(原卢在建设厅同事,工程师兼襄阳棉业试验场长)、李范一及李书城。蓝因年老多病未去,而卢负责实际事物多一时走不开,其他几位老先生先行赴京,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卢立群一直埋头工业生产,直至积劳成疾染上结核。
社会局面和经济物价逐渐平定下来。我常随家中帮工张水清去胭脂路接送父亲上下班的坐车,胭脂路是上世纪30年代挖开胭脂山修通的马路,山上的观音土听说就是灾年灾民的口粮,孩子们常挖来“玩泥巴”、做手枪。胭脂路和粮道街交口的《万顺记》餐馆过早(吃早点),一对米粑两分钱(旧市200块)、一碗糊汤粉八分钱,两个“洋糖发糕”才一分钱;而过中(午后点心),挎篮子走街叫卖的散子枯麻花两根也是一分钱。跟大人玩心眼的孩子总会偷偷攒下过早钱去买洋画、娃娃书(小人书),或玩“转糖”,梦想转条大龙,所得不过数坨。加上同学好友,绰号“公鸡子”(姓龚)和“六个指甲”在一旁伸手:“把点我吃”数坨一揪而光,那个年头,小孩的胃口总是很好,常被骂成“好吃佬”。
1949年前后,这段由风雨如晦走向天朗气清的日子已过去60多年了,今天的湖北武汉与当年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先辈们曾经的努力留下的些许历史记忆,作为精神传承还将继续下去!
20世纪30年代初,湖北及武昌城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卢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