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水梓先生
辛亥革命网 2013-11-21 00:00 来源:团结杂志 作者:水天长 查看:
父亲的一生
我的父亲水梓先生字楚琴,号煦园老人。生于清末光绪十年(1884年)一个贫寒农家,殁于公元1973年,享年90岁。
父亲的祖籍是甘肃河州(今临夏市)广河县三家集水家村。清末,这一带因民族纠纷战乱不已,曾祖父遂举家夜渡洮河逃往定西、榆中一带务农为生,只有我的祖父水应财独自来到兰州,经过从军、做帮工、卖清油、制毡帽等谋生经历最后定居于兰州市新关街(今秦安路)昙云巷(今兰州三中附近),父亲作为家中长子即出生于此。
父亲是清末秀才,清廷废科举后,入甘肃文高等学堂,毕业后以优秀成绩被保送入北京京师法政学堂(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前身)政治经济本科主修法律。辛亥革命前夕,他在北京就已参加了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地下活动。民国元年(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父亲又正式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并担任国民党北京本部的政务委员会委员兼交际组干事,多次亲往北京宣武门外的湖广会馆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演讲。与此同时他与在京甘肃籍国民党员积极筹划成立国民党甘肃党员支部及成立省临时议会的各项准备工作。1912年父亲由京返兰后,联合邓宗、王之佐等进步人士奔走呼吁,响应共和,成立省临时议会,他当选为人数不多的省临时议会会员之一。后因本省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和破坏,省临时议会议长李镜清先生遭刺杀,父亲也在刺客的追杀下连夜逃回北京,继续就读于京师法政学堂,直到民国三年(191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到甘肃,从事教育事业,曾任省立一中学校长兼教导主任,为兰州一中制定“弘毅”二字为校训;1915年代表甘肃省教育界出席全国教育会成立大会,会后赴直、鲁、江、浙等省考察教育,写成《直鲁江浙考察教育日记》;1919年又参加当时教育部组成的考察团赴欧美各国考察教育,著有《欧美教育考察报告》、《比较宪法讲义》等著作。1940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任甘、宁、青三省考铨处处长兼兰州大学特约法学教授等职。1949年,他作为在任的国民党政府考试委员,拒绝去台湾赴任,留在国内迎候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父亲以社会贤达身份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参加了甘肃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的筹建。曾任甘肃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民革甘肃省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在1957年的反右及以后的十年浩劫中,父亲遭受了极不公正的对待和残酷迫害,1973年病逝兰州。1986年7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为他主持补开了追悼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习仲勋同志特地从北京打来电话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