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林端辅:从“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

辛亥革命网 2012-02-16 00:00 来源:《浙江民革》2011.5 作者:林季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卢成章单骑克宁波,林莲村率民团内应”。这句民谣概括叙述了辛亥革命时宁波光复的经过,在当时流传甚广,其中的林莲村(端辅)就是我
 

  “卢成章单骑克宁波,林莲村率民团内应”。这句民谣概括叙述了辛亥革命时宁波光复的经过,在当时流传甚广,其中的林莲村(端辅)就是我的祖父。

  我的祖父林端辅(1883年8月~1968年9月),莲村是他的字,后改黎叔,同盟会会员。1883年8月生于慈溪,读过私塾,做过学徒。祖父的青年时代,中国在腐朽的满清政府统治下正处于亡国的边缘,民不聊生。从教育入手,以教育培植人才,拯救国家,是当时一大批知识分子和开明人士的共识。我的祖父林端辅年轻时即受此精神理想的熏陶,1904年与陈训正等乡贤创办了 “宁波育德初等农工学堂”,予“堕民”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并以该学校为据点密谋革命,参与1911年辛亥革命宁波光复,实现推翻封建皇朝的革命理想,完成了从“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的转变历程。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缅怀先烈、追思祖父,思绪万千。回忆伴我童年对我要求非常严厉的祖父,整理我成年后收集的史料,终成此文,表达对祖父的怀念,以及我对那段历史的理解。

  一、给“堕民”以受教育的权利,开通民智

  宁波革命火种的传播,要追溯到设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宁波育德初等农工学堂(宁波效实中学前身)。该学堂由鄞籍富商卢洪昶捐资创办,陈训正(屺怀)为校长,我祖父林端辅主持日常教务,俞鸿迮、虞菱舫、张世杓等进步人士为教员。该校选址在宁波西门内盘诘坊,同时在宁波江东设立育德小学,两校专门收教堕民子弟,让他们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堕民在当时亦称“堕贫”、“丐户”,相传为宋将焦光瓒及其部属之后裔,因降金受唾弃,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入学读书,不得与平民通婚,只能充当各种贱役。育德学堂的创办是对堕民所遭受种种歧视的颠覆,这在当时是一件史无前例的善举。

  育德学堂周围,为堕民聚居之地,环境僻静。陈训正等与赵家藩、赵家艺兄弟和我祖父等多次密谋在宁波组织力量响应革命。所有的组织策划都在该学堂秘密进行,并与上海陈其美(英士)、张人杰(静江)互通消息,传播革命思想。几年来沪甬间信息沟通都是通过轮船上可靠船员秘密传递。“……撞破自由钟,责任如山压肩重,唤起人间梦。民权挽补天无功,愿同胞大家努力,一雪奴才痛。”育德学堂的校训校歌很好地诠释了辛亥革命前夜有识之士的民权意识。

  二、传“思想”之火种,唤醒民权

  本人在1996年5月通过宁波效实中学教务处拜访了老校长李庆坤先生。他说早年“宁波育德初等农工学堂”的石匾系光绪皇帝手笔并刻录御旨全文。在我祖父的“宁波光复亲历记”中也有提及。现在看来卢洪昶、陈训正等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开办育德学堂,是有胆有识有远谋的,其一是获得当朝皇帝的许可,使其秘密传播革命思想得到庇护;其二是学生以“堕民”为主体,让他们接受平等思想,唤醒民权,为革命进行人力储备,不少“堕民”参与了辛亥革命,多有建树。

  辛亥革命前夜,宁波的一些知识分子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一方面以“育德学堂”为秘密据点密谋革命;另一方面与外界保持沟通,如通过留日归来的赵家藩、赵家艺两兄弟与上海同盟会陈其美、张人杰等互通声气。1908年又联络从日本政法大学学成回国的范贤方、魏炯、章述交等,伺机而动,并与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求学的卢洪昶之子卢成章保持联系,通报国内政局等等。这样,以教育界为基础的地方革命力量得到不断补充和加强。

  三、兴“救国”之社团,尚武革命

  宁波历来为通商口岸,商贾辐辏,思想活跃,与国内外各路革命力量有着广泛的联络。宁波早期革命党人的领袖是陈训正,他早年留学日本时即与同盟会取得联系,并以他的胸襟、胆略和视野,使宁波的革命力量从无到有并发展壮大。宁波同盟会支部与上海总部联系紧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融入了全国变革的大潮流。

  从宣统三年七月(1911年9月)成立宁波国民尚武分会、同盟会宁波支部到组建宁波民团、商团和成立保安会,革命活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蓄势待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