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林端辅:从“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2)
辛亥革命网 2012-02-16 00:00 来源:《浙江民革》2011.5 作者:林季建 查看:
1.宁波国民尚武分会
由陈训正、范贤方、邵静山、林端辅、张世杓等发起成立,属于上海同盟会宋教仁、陈其美领导的国民尚武会的分会,会址设在宁波道署右侧的崇实书院,以“提倡武风,挽救文弱,鼓吹革命,网罗人才”为宗旨,公推邵静山为会长,我祖父林端辅、范贤方为副会长,祖父兼总干事主持会内一切事务。现在想来,祖父为我父亲取名“能武”是顺理成章的事,完全反映了他当年的理想和抱负。尚武会的主要工作,一是创办发行《武风鼓吹》旬刊,每月三期,逢一日出版,阐明武德、激扬武风,内容分论说、学术、国内外大事记等,出刊后深受宁波各界欢迎,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二是成立国民体操团,提倡尚武精神,养成健全“军国民”,设普通操、兵式操、国技、军事学、生理学大要等学科。
2.同盟会宁波支部
同盟会宁波支部于宁波光复前几个月成立,会长赵家艺,副会长陈训正,会员数十人,大都是尚武会会员。我祖父林端辅也在此时成为同盟会会员,并被委派去组织同盟会慈溪支部,慈溪支部会址在柳山庙侧仓屋。从此,宁波有了革命组织。
3.宁波民团、商团,保安会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当时并无全国统一的起义行动。宁波的革命力量则闻风而动,尚武会会员范贤方、魏炯、陈训正、章述绞、林端辅等聚集于赵家荪家开会,决定先成立民团以掌握武装力量。随即于1911年10月22日成立宁波民团,公推夏启瑞为团董,范贤方副之,魏炯为团长,祖父林端辅为司令兼总教练,招募团员,日夜训练,将数千名团丁分为八个分团,在城内外分区巡逻,为日后成立的保安会打下基础。同时提请宁波商会组织商团,以便相互支持。同年11月1日,由宁波同盟会范贤方主持,会同当地军政官员、各界人士成立保安会,负责一切军政事务,以配合宁波光复。我祖父林端辅率民团进行全城大游行,震慑了各种反动势力。当时的宁绍台巡道文溥连夜逃往上海。
一场从“教育救国”演变为“革命救国”的运动,在甬城悄然涌动和澎湃兴起。
四、举“光复”之义旗,永垂史册
辛亥革命宁波光复在1911年的11月5日。那天,保安会成立后召开第一次会议,革命党人内部对于是否立即起事光复宁波,意见不一,举棋不定。同盟会会长赵家艺等认为宁波一隅力量单薄,主张待上海、杭州独立后方可举事;而范贤方等则力主立即起义,两种意见争执不下。被陈训正急召回国的同盟会会员卢成章果断离开会场,急赴江北岸的育德学堂,率领学生和部分民团团丁揭竿而起,臂带白布匝,手持小白旗,骑马渡过甬江直扑东门。祖父林端辅怕卢成章孤掌难鸣,贻误大事,即率领全部民团约一千多团丁抢占东门迎接卢入城。两彪人马会合后,一面高喊“光复军抵甬”一面分发“保商安民”旗帜,分头占领宁绍台道衙门和电报局。卢成章亲到电报局“发布”“杭州光复”来电一件,意欲促使疑虑者放下包袱。消息传至保安会会场,赵家艺等不得不承认既成事实,立即通电独立,正式宣布宁波光复。保安会决议暂设宁波军政分府。由于及时抓住机会控制了局面,没放一枪一弹,没损一兵一卒,宁波先於上海、杭州等地宣告光复,在战略和政治上有力地支持和激励了杭州乃至全省各地的光复。当时地方上有“卢成章单骑克宁波,林莲村率民团内应”的民谣广为流传。
从“育德学堂”到宁波光复历时七年,祖父林端辅经历了从“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的光辉历程,完成了从爱国知识分子到革命党人的蜕变。从祖父率民团策应卢成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他在宁波光复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祖父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五、承“民族”之复兴,激励后人
辛亥革命后,祖父林端辅担任成立于民国元年的宁波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工业大学的前身)的首任校长,1922年起相继担任浙江省教育厅秘书、主任秘书等职,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为我省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丰子恺先生的佚文《由艺术到生活》,回忆了我祖父林端辅重视艺术教育的热忱;杭州宗文中学(现为杭州十中)老校长钟毓龙先生的回忆录《宗文中学办校经过》,记述了我祖父对因抗战而内迁雁荡山的宗文中学办学艰难的体恤、理解和支持,令钟校长因此而“深佩端辅之明察”;杭州高级中学老校长崔东伯先生的《抗战胜利后的杭高》一文中提及,我祖父曾暗中支持1946年6月之杭城学生反内战大游行等等。这些记载无不体现祖父林端辅对教育的呕心沥血和对革命的同情与支持。祖父1935年撰写的论文《浙江教育的鸟瞰》和1940年的论文《浙江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概况》,更能反映出祖父作为浙江省教育最高管理层对各层面教育的重视和思考。抗战期间,为帮助杭嘉湖地区受日寇侵占而流离失所的众多学生入学,祖父四处奔走,调整学校布局,免费让失学学生继续就读。为解决省内中学毕业生因战乱而失去读大学的机会(抗战时我省仅有的几所大学内迁外省),积极参与筹划和落实在松阳组建浙江战时大学—“英士大学”,先后设立工农法文医五个学院,不少学生学成后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走台湾,大批政府官员随之迁徙。祖父借回慈溪老家探视为由,留在大陆,选择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旧文职人员。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谭启龙专门发聘书给我祖父,让其担任浙江省文史馆馆员,专心从事文史工作,祖父非常感动,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1961年辛亥革命五十年庆典,祖父林端辅有幸和其他三位辛亥老人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受邀到首都北京参加庆典,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祖父受到极大鼓舞,积极参加党和政府组织的活动,主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担任了杭州市政协委员。我童年时,祖父架着眼镜伏案学习,在政府文件和《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上一笔一划作标记的情形,现在仍历历在目。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今中华民族己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强国正在东方崛起。在飘扬的五星红旗中,我似乎看到了祖父的笑容,也感到了肩上的份量。完成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任重道远,我们这一代人当义无返顾,与共产党同心同德,为建设统一的、强大的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宁波光复前后.纪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专辑.宁波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1年.
[2]杭州文史丛编.《教育医卫社会卷》.杭州市政协文史委编.杭州出版社,2002年.
[3]爱的教育全文之全文揭裁:新发现的丰子恺的佚文——《由艺术到生活》.小学课件.
[4]林端辅.浙江教育的鸟瞰.浙江青年,1935,1,187-195.
[5]林端辅.浙江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概况.浙江政治,1940,4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