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先外祖父汪晴江先生(2)
辛亥革命网 2011-11-07 00:00 来源:中国文化交流网 作者:李铠 查看:
抗战伊期,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在西安发动促蒋抗日的西安事变,时中共领导周恩来为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专程由延安至西安参加会商调解。周恩来到西安的第二天就在西安饭庄与西安当地金融业、商业界、企业界头面人物会面。先外祖父汪晴江受邀参加和与会者一道为西安事变的最终完满解决,参与稳定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生产保障、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战开始。苏联援华军火物资要从新疆运至内地,支援中国抗日战争,需在咸阳设置一个大中转总站。临时选择地址、建设库房都成难题,一时无着,因我先外祖父汪晴江先生与曾任过陕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先生系老朋友,原中央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和新任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亦和先外祖父相熟,时国民政府第一军司令胡宗南将军刚到陕西无处办公,经卫立煌将军介绍,胡宗南将军应外祖父之邀,将咸阳棉纺公司办公的一座二层砖木、混凝土结构的新式小洋楼以楼梯为界分开,各使一半,胡宗南将此处作为司令部驻地。又经邵力子先生及胡宗南将军等要人从中斡旋,商定将中国咸阳机器打包公司设在北塬上距市区十几里路的20余间窑洞库房腾出,作为苏联援华军火的转运总站仓库。这样便于保密,对外可佯称:大批苏联援华军火物资是“从新疆运到中国咸阳机器打包公司和咸阳纺织厂的羊毛原料”。能为抗战效力,义不容辞,外祖父汪晴江先生马上答应并派人将北塬上的窑洞仓库腾空移交给西安行营和国民政府军委会有关部门管理。
1937年11月11日,第一批苏联援华抗战军火物资由苏联到了新疆,十几天后就作为“羊毛原料”经兰州转运到了咸阳。当时对外都称运输苏联援华军火的车队为“羊毛车队”,清一色的美国道奇卡车,由中国战勤运输部队军人驾驶、苏联顾问押送,外祖父称他们为“俄国人”。车内装有枪炮、弹药、坦克车、军用仪器,车上用帆布包盖的十分严密,车队到咸阳一般都在晚上,仓库附近由军警戒严,以保安全。
军火运到后,即由军委会和西安行营的官员负责清点分发,有的继续运往重庆,有的就地分配给黄河河防部队和各战区部队,也有极少部分运至延安发给共产党领导的第十八集团军。
运军火的车队一来就是几十辆、上百辆。为掩人耳目,每次车队到咸阳,我外祖父都带领几个可靠职员前去办理所谓“接收羊毛”手续,实际上是一个做给外人看的幌子。
作为东道主,每次“运羊毛”的车队到达咸阳后,我外祖父都率人照例先是慰问,送上烟草、茶叶、水果,在当时陕西接待条件最好的中国咸阳机器打包公司招待所休息就餐。晚上还要组织厂里的纺织女工和附近学校的女学生和苏联派来押送军火的顾问联欢。俄国顾问和运输车队的官兵都喜爱跳交谊舞。有时还由我外祖父率本厂由京剧名角余叔岩亲自培训的厂业余京剧票友班为运输队的官兵演唱京剧,内容多为颂扬民族英雄和抵抗外侮的剧目。
从1938年春起至1941年夏期间,每年的3月至10月,都有苏联援华的军火经由新疆运到中国咸阳机器打包公司的库房。天长日久,消息逐渐走漏,日本人的奸细先是将咸阳打包厂听成“大炮厂”报告给日本军方,说咸阳打包厂是一个制造军火大炮的重要军事目标,该厂的仓库是苏联援华军火的中转总站,遂引来日本鬼子的飞机对我外祖父工厂的几次轰炸。
记得1937年12月12日,日机第一次轰炸了西安、咸阳,所幸厂里只落了几个炸弹,损失不大。1938年11月23日,日机又轰炸了西安、咸阳,此次厂里损失较重,有几个车间被炸毁,经抢修后才恢复生产。此次最惨的是西安回民被炸死多人。西安回民4万多人集体抗议,引起世界伊斯兰教民的强烈抗议。1939年1月18日。4月2日、7月7日,日本鬼子飞机猛烈轰炸西安、咸阳,将中国咸阳机器打包公司和咸阳纱厂几乎夷为平地,所幸军火转运站仓库设在塬上较为隐蔽,未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