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徐拱禄与广西陆军小学堂

辛亥革命网 2018-05-23 09:28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徐柏刚 查看:

我的祖父徐拱禄是大通学堂第一期学员,知道蒋尊簋去桂林练兵,毫不忧虑,告别刚在杭州安家的妻儿赴桂林。

  浙皖起义失败后,反清力量受到较大摧残,整个浙江一片白色恐怖,凡思想稍进步的军官都难免为他们所密监,许多人离开杭州到外地去了。逃亡的革命党人,思想也相当复杂,有的失望、彷徨,有的沉沦,有的甚至告密卖友,光复会也很少活动,这种形势一时难以扭转。

  北京又突然派杨善德来浙江充任协统。杨以剪辫子是革命党象征,应当严行查办为借口,想对蒋尊簋来个下马威。第二标自标统蒋尊簋以下全部是光头,这自然使蒋觉得脸面很下不去。尤其是徐锡麟、秋瑾等案先后发生之后,很多人都知道蒋与他们是熟人,早有瓜李之嫌。浙抚进一步严密监视蒋的行动,最后,虽没有抓到真凭实据,浙江巡抚欲夺其权。但当时蒋尊簋在杭州海潮寺开办弁目学堂,又帮助建立陆军小学堂和炮工学堂,有众多学生且关系密切,势力不小,夺权并非易事。于是,第二年调往广西,任广西陆军小学堂总办(前任是蔡锷)。蒋尊簋被迫离开浙江,前往广西桂林练兵时,蒋约集赵正平、夏超等人前往,决心在边陲树一旗帜。并提出“欲向别省先求发展,藉为本省革命造成有利条件。”

  1906年时任广西巡抚张呜岐奉朝廷之命办新军,在省衙设立了督练公所,下分兵备、参谋、教练三处。张呜岐从龙州调来两位官员主持兵备处事宜:庄蕴宽为兵备处总办,钮永建任帮办,筹建新军。庄蕴宽是比较进步的官员,钮永建较早参加同盟会,是庄力邀来桂的。

  1907年,钮永建赴日本考察军事时,找到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的李书诚,要他毕业后到广西去,并代为聘请可靠同志去。1908年,士官学校毕业,邀请同盟会员王勇公、李书诚、陈之骥、孙孟戟等人从东京到广西。

  王勇公的祖父做过工部尚书,不会革命,值得信任。广西巡抚张呜岐让他筹办广西陆军干部学堂。把邀集更多人才的任务交给王勇公(王孝镇),王勇公到北京正值清政府廷试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四、五、六期毕业生,通过廷试授予进士、举人出身。经过多方邀集,约请一批人如:孔庚、雷寿荣、于绪虞、李乾璜、刘呜基、田家轩、覃鎏钦、仲鼎基、赵士怀、赵恒惕、袁华选,杨曾蔚、韩风楼、尹昌衡等。王勇公一看人数太少,又与杨曾蔚到保定陆军学堂,找到革命党人孙岳、何遂,又选了一些内地革命党人,其中有耿毅、刘建蕃、吕公望、冷遹、贺文斌、林光斗、杨卓、倪德喜、杨明远等人。人数共为七十多人。这些在当时都可算比较进步人士了。

  广西陆军小学堂是广西巡抚张呜岐受命创办的,成立于1906年。由于是新政主要设施之一,校中教官、管理人员中,有不少是新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的留学生和国内学识丰富、教育有方的新派人物,阵容强大。陆小隶属兵备处管辖。校长由广西兵备处总办蔡锷兼任,以后继任者有蒋尊簋和钮永建。作为广西陆军建设之根基的陆军小学实为广西重要的军事学堂。

  我的祖父徐拱禄是大通学堂第一期学员,在大通学堂学文化、学军事、接受民主革命教育,毕业后受光复会指派来到杭州,考入浙江弁目学堂。当时创办浙江弁目学堂的蒋尊簋想:“为民族事业积蓄力量”,招募大通学堂毕业生到其浙江弁目学堂进一步培养,为浙江辛亥革命打下基础。皖浙起义时,徐拱禄是秋瑾在杭州秘密组织成员,他们是杭州光复内应的骨干,与蒋尊簋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师生和上下级关系了。经过皖浙起义血腥风云的考验,是值得信赖的战友。所以徐知道蒋尊簋去桂林练兵,在边陲树一旗帜的打算。一旦他们在广西站住脚,就邀请徐去桂林。1908年蒋尊簋调广西陆小任总办,夏超任广西督练公所科长。从史料看桂林陆军小学堂非常缺乏学长(教员),估计蒋尊簋他们出面以广西兵督练公所出函借调徐拱禄,赴桂林广西陆军小学堂工作。徐拱禄是革命意志坚定的战士,毫不忧虑,告别刚在杭州安家的妻儿赴桂林。

  徐拱禄赶到上海与王勇公会合,于1909年12月从上海坐船,经过汕头、香港到北海。然后从北海到桂林。同行有三十多位革命志士,据吕公望记载:“士官则杨曾尉、唐之道、孙孟戟、田家轩、孙庚、陈之骥、尹昌衡、雷寿荣、李书城等,军官则何遂、李灵蛮等,其各军校毕业者杨明远、林知渊、钱谟、卢象巽等,”还有应镇藩、董世杰、朱尊三皆炮工弁目毕业生。

  他们这一行人,因路上土匪较多,所以都配带枪械。进入广西北海再坐船往桂林时,吕公望手持步枪站立船头瞭望,因船摇晃不慎将枪掉入江中,就出钱雇人下水打捞,当初有点像刻舟求剑,在船落水处找,总找不到,耽搁了许多时间,有人提出算了,可是吕公望认为士兵丢了枪械是很丢人的事,所以一定要打捞上,后来在上游处终于找到,皆大欢喜。“行至阳朔,与钮永建相遇,始知庄、钮已离开兵备处,由按察使王芝祥兼任总办,局势已小变矣。”

  12月29日,岁暮至桂林。分别分配到军队各部门工作,如兵备处、陆军小学堂、陆军干部学堂、学兵营。经过派定职务之后,大家都借工作职务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革命主张,传播革命种子,使大批进步青年参加革命。当时他们都是以同盟会的名义开展革命活动。夏超光绪三十二年秋受秋瑾影响入光复会,后入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浙江支部会长。徐拱禄到桂林后,估计是夏超推荐加入同盟会。

  当时日本士官学校、保定军校、各省武备学堂和弁目学堂毕业生职务待遇是有严格区分的,徐拱禄是浙江弁目学堂毕业,来时已任排长,只能担任学长、术科教练的助教或管理人员(管理学生日常活)等工作,徐拱禄分到广西陆军小学堂任学长,驻在桂林城内靖江王府。

  辛亥革命前,桂林是广西的省会。近代史上,桂林,这个控制西南踞岭的重镇,一直是兵家必争的要地。政治上、军事上各派风云人物,以桂林为落脚点,展开各种争夺。当时到广西进行革命活动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广西籍的知识分子,他们在东京、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求学,在当地参加同盟会,毕业后回到广西工作,同时进行革命活动;另一种情况是外省籍人士,通过各种关系来到广西工作,其中不少是同盟会员,他们借工作职务进行革命活动。本省籍同盟会员的活动据点大多在政法、文教部门,如咨询议局、法政学堂、中学、师范学堂等单位;外省籍同盟会的活动据点,大多在军事教育部门,如兵备处、新军陆军小学、陆军干部学堂等单位,他们从事新军的训练和教育工作,实际上他们上掌握了广西的新军。

  革命军人认为“一、以桂省新军彼时尚未成立,革命势力可从新造成;二、粤、湘、滇、桂壤地相错,由桂发难,东略粤、北略湘、西略滇,清军仓卒不能分援,容易集事;三、桂为边省,民贫地瘠,清廷所不注意,革命事业易于发展。”由于具有这些有利条件大批革命志士云集桂林,准备待新兵入伍后,即发动起义。李书诚回忆录载:“预备在学生毕业后,即编成一个陆军混成协,作为革命的基本队伍,同时与广东、湖南的同志暗中联络,俟机会成熟,即先在桂林发难,广东、湖南同时响应。以这三省作为革命的根据地,最后夺取北京。”

  李宗仁在《李宗仁回忆录》记载“广西陆军小学直辖于兵备处,乃清未军制上一种全国性的设施。这是模仿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军制。由各省办陆军小学,就基本学术科训练三年,毕业后升入陆军预备中学,两年后毕业,再行送入国立保定军官学堂分科受训二年,毕业后派充各军下级干部。这三年级学堂的组织和设备,均极完善,而训练和管教的严格与认真,实为民国以后的中央或各省军官学校所望尘莫及的。”教员中有许多留日学生,他们在留学期间,勤学苦练,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大多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所以他们执教下的陆小学生,各项工作都较正规,平时很重视人素质的培养,教法新颖,学生在校生活极有规律,早起晚睡,出操、上课都有严格纪律。正是这样严格的训练和管理,培养出李宗仁、白崇禧 、黄绍竑、李品仙、叶琪等一批活跃在中国近代军政午台的高级将领。说起来徐拱禄1910年元月至1911年元月在广西陆军小学堂任学长,可能还与那位有师生之谊。

   “广西陆军小学堂编制:学堂最高的领导是总办,其次则是提督、提调。每年只招收一班,每班100人,下分三排,每排学生三十余人。排设学长一人,其余都是各学科的教员。膳食、庶务方面,则由提调庶务员司掌理。关于操练,则由队长、学长、助教分别负责。总办的官阶是上校,监督、提调是中校或少校,队长是上尉,学长是中、少尉,助教则是少、准尉。堂址:广西陆军小学堂成立仓促,不及建筑校舍,只好在南门外大教埸的旧营房(兵棚)作为临时校舍。第二班入学个多月,才搬到象鼻山旁边新建成的广西陆军小学堂。这学堂校舍在当时是相当新式的,条件相当好,宽敞明亮。教学内容:教学课程分三部门:(一)学科:与旧制高小和现在初中一、二年级相等,有国文(古文)、修身、中国历史、中国地理、格物(物理)、算术、化学、外国语文(英、法、日任择一种)、图画、音乐等。(二)军事学:有典范令(即步兵操典、体操教范、劈剌教范、野外勤务令)等。(三)操练:有枪操、体操、器械操、劈剌术、野外演习等。

  陆军小学教员中不乏革命志士,教课时或慷慨激昂痛谈国家贫弱,或暗寓鼓励革命救国,其中国文老师赵正平鼓吹排满影响甚大。李书诚他们接办干部学堂后,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革命理论,“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革命情绪”,学生都朝气勃勃,革命的气势,日益高涨。“何遂为干部学堂教官,在操场演说革命,群众环听中,何忽指场中天桥高呼有志革命者可跳此桥。有一学生因跳桥不慎伤其脚,事遂外泄,干部学堂为省方注目。”

  革命党人在陆军班干部学堂和陆军小学大力宣传革命,风声渐渐传进了抚台张呜岐的耳朵里。张呜岐表面上虽然也装成一副改革的面孔,但这不过是一种自文自高身价的谋略,对于从外地招来的青年,张呜岐本想借他们办起新军,充实自己的力量,因此一开始对他们十分优待,常常请客,于觥筹交错之间笼络人心,联络情谊。然而逐渐觉察到这群年轻人有革命党的味道之后,张呜岐表面上不动声色,仍以开明派的态度示人,肚子里却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