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伊吕 辅弼中山——外祖父吕志伊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情谊(2)

辛亥革命网 2016-11-08 14:26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叶祖荫 查看:

吕志伊1905年与中山先生结识,到1925年中山先生逝世,他与中山先生,交往整整20年。他视中山先生为良师益友,与中山先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三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之役)爆发。吕志伊是参加起义的唯一云南籍志士。起义前他在以黄兴、赵声为首的统筹部“任编辑,保管檄文、法章、印信”等机密工作。起义之日亦赶赴广州参战。起义失败后,潜回香港。在1919年他曾赋诗《公祭黄花岗日感赋》悼念战友,追忆往事,诗中写道:“救国事膏斧鑕甘。同盟后死每怀惭。萧何不事收图籍,烈士应増七十三。”广州起义失败后,黄兴、宋教仁等决定把革命活动重点转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宋教仁、吕志伊等安排好黄兴在香港养伤事宜后,即转赴上海。在上海,吕志伊、宋教仁一道应于右任之邀,担任《民立报》主笔。此后,他即以“旭初”的笔名,在《民立报》上发表文论,鼓吹革命。后来于右任曾有诗赠他:“范宋徐陈悲复悲,天饕人虐两无遗。春江夜雨三茅阁,犹记当年草檄时。”深情地回忆当时同盟会精英吕志伊、于右任和范光启、宋教仁、徐血儿、陈其美等在上海、在《民立报》的革命岁月。1911年7月31日,吕志伊和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在上海北四川路湖北小学邀集同盟会南方各省骨干,召开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大会。大会发表了中部总会宣言,推选产生了由5个总务干事,5个候补干事组成的总务会,负责统筹指导长江中下游地区革命活动。吕志伊被推选为候补干事。

  8月,吕志伊和宋教仁一道,加入陈去病、柳亚子、高天梅组织成立的革命文学组织南社。据1911年9月南社第五次雅集后编印的《南社社友第二次通讯录》记载,当时南社成员共228人,藉隶云南者,仅吕志伊一人也。

  9月25日,湖北革命党人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实现了文学社、共进会两大革命组织的联合。决定发动武昌起义。为了保证起义的领导,他们派居正、杨玉如到上海向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等介绍情况。一致决定,推举吕志伊去香港,请黄兴到武汉主持起义。9月29日,吕志伊从上海抵香港。行前曾发密函给昆明黄毓英、李根源、罗佩金等革命党人,通告了武昌将举事的消息,希望云南同志速谋响应。10月2日,吕志伊与黄兴见面。黄兴十分欣喜,同意速到武汉领导起义。同时要求南方各省也发动起义,互为呼应,造成声势。吕志伊随即将黄兴的意见以第二封密函发给昆明,希望云南同志加速举事的步伐。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鉴于秘密机关被破坏,果断提前发动了武昌起义。消息传到香港后,黄兴与吕志伊即刻分道返回。黄兴赶赴武汉;吕志伊则转道越南赶赴昆明。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辛亥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云南同盟会人不久即胜利发动了腾越起义(10月27日)、昆明重九起义(10月30日)、临安起义(11月2日),11月3日大理新军和商、学各界亦宣布反正。云南全省即告光复。

  1911年11月3日,大中华云南都督府正式成立,以五华山两级师范学校为都督府,举蔡锷为都督。吕志伊到昆明后,蔡锷聘任他为都督府参议。据其女吕唤生、子吕寿全《先考天民吕府君行述》记载,期间他“与蔡公锷及滇中同志筹划派兵援川及弭腾、榆之衅,定临、蒙之变,均悉之机宜。滇之萧墙无患,反侧胥安者,先考赞助之功为多。”

  12月28日,吕志伊作为云南全权代表到达南京,参加全国十七省代表会议,讨论组织中华民国政府事宜。12月29日,各省代表投票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以一省为一票,到会17省,共17票,由全权代表签投。候选人为:孙文、黎元洪、黄兴。吕志伊即代表云南投了中山先生一票。选举结果,孙中山以16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天各省代表书具签名书,将选举结果派专人送到上海,欢迎刚从欧洲回国的孙中山赴南京就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1月3日经孙中山提名,各省代表会议代行临时参议院权利,投票通过了中华民国首届内阁——南京临时政府的组成人员。吕志伊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次长。为保证革命党人在南京临时政府中的优势,以保持政府的革命性质。孙中山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组阁策略,在内阁9部中,只有3部总长是同盟会人,其余6部多为立宪派人士或旧官僚。而对各部次长的人选,中山先生特别注重,除1人外,8部次长都是同盟会骨干。据胡汉民记载:“然张(謇实业总长)、汤(潜寿交通总长仅一度就职未参列各部会议,即出住上海租界)。程(德全,内务总长)固于租界卧病。伍(廷芳,司法总长)以议和代表,不能管部务。陈(锦涛财政总长日经营借款)亦常居租界,故五部悉由次长代理。总长之负责者黄(兴)、王(宠惠)、蔡(元培)耳”。所以,当时就有媒体称这届内阁为“次长内阁”。

  吕志伊在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司法次长,并代理部务期间,协助孙中山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作为五个起草人之一,参与起草了在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为民国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维护孙中山和新生政权的革命权威,维护同盟会的团结,积极进行斗争。当时他针对湖北议员刘成禺等发起组织“民社”推举黎元洪为首领,要求建都武昌,公开对抗南京临时政府的分裂言行,致函黎元洪。指出这些分裂言行违背“约法”,“转托请示办法于副总统”。于是刘成禺等以此为由,反诬吕志伊“蔑视议院”,“欲施行”专制手段于议员。并以参议院名义,提出弹劾吕志伊的无理要求。这是民国历史上的首例弹劾案。1912年3月3日,中山先生挺身而出,亲自写了《咨复参议院弹劾吕志伊违法文》一文,义正词严地驳回了对吕志伊的弹劾。文中中山先生高度评价了吕志伊在南京临时政府中的作用和贡献,指出“抑或共和民国之下,立法权故当倍加尊重,而行政权亦不宜轻蔑。司法次长系民国之望。遽尔因其私函之意思,弹劾不职,恐非民国之宜。”中山先生的鲜明态度,既坚持了原则,又保护了维护临时政府革命权威的吕志伊。在关键时刻,充分显示了中山先生与吕志伊之间肝胆相照的革命情谊。

  四

  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离开南京总统府到上海。吕志伊随同前往,担任同盟会本部驻沪机关部副部长。7月25日,《民国新闻》在上海创刊。他担任总编辑,邵元冲等任编辑。后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他即奉孙中山之命,赴南洋及缅甸筹设国民党海外各支分部。由于他在东南亚华侨中有一定影响,蔡锷曾致电袁世凯,请求任命吕志伊担任云南招商使,广劝华侨投资开发云南实业。1913年,他被选为国会参议员及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到北京任职,参加民国首届国会活动。“二次革命”爆发,即南下上海,从事反袁活动。

  1914年底,孙中山准备组织建立中华革命党,进行“三次革命”。据其《天民回顾录》记载,当时中山先生曾嘱托居正、胡汉民致函吕志伊,邀他到日本协助。但他认为:“滇、川、黔三省本党忠实同志极多,且属边远,袁之势利不及,尚易着手。拟前往活动,请将此意转呈总理。觉生即据情转呈,总理深为嘉许,即派余赴云南工作。”1915年初,吕志伊回到昆明。这时,云南巡按使署接到袁世凯统率办事处,“拿办党首吕志伊,就地正法”密电,将他扣押。幸被滇军团长邓泰中、杨蓁及时救出,并安排他与云南都督唐继尧见面。后唐继尧回电统率办事处:吕志伊一人到昆,经查系回云南经商。已取保监视居住。以后吕志伊就暂住邓泰中宅,频繁与滇军各级军官秘密集会,运动军队,开展反袁活动,并以中华革命党名义发展了一批党员。9月,他与掌握滇军驻昆部队实际兵权的中高级将领,秘密商议、决定了在昆明发动讨袁起义的有关领导、筹款、时机以及出兵计划等重大问题。同时积极开展争取唐继尧表明态度支持反袁起义的活动。10月,唐继尧与吕志伊会见,明确了反袁起义的态度。并派吕志伊向孙中山报告,同时赴香港和南洋,联络逃居海外的革命党人来滇相助。吕志伊在香港与李烈钧、李根源及广西陆荣廷、江苏冯国璋的代表见面协商、互通情况。还亲自为讨袁起义军撰写了檄文、对外照会并建议将起义军取名为“护国军”。对此,吕志伊1916年在北京《民国新报》刊载的《云南举义实录》中,就已经明确作了记载。文中说:“而此次护国军之名义,即予于此时所拟议者也。予并拟有护国军讨国贼袁世凯檄文,交蒙君(广西陆荣廷代表),携回备用。原李(根源)、钮(永建)诸君先拟有共和军、讨逆军之二名。讨逆军为冯将军所反对,乃存护国军、共和军之二名,供首义者所选用”。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昆明通电全国,发动讨袁起义。在讨论起义军队名称时,有人曾倾向于共和军、讨逆军之名,但李曰垓力排众议,提出,袁世凯称帝是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为背景的。袁若失败,牵连对日作战也未可知。于是一致同意选用吕志伊所建议的“护国军”名称,把讨袁起义军队统一称为“护国军”。从此“护国军”之名,载人史册。这一次着名的起义,亦史称“护国起义”。“护国起义”爆发,护国军捷报频传。当时在中国领导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申圭植先生对此感佩不已,向老朋友吕志伊,并通过吕志伊向孙中山先生提出:希望云南为韩国独立运动培养军事干部。经孙中山、吕志伊与唐继尧商议,决定招收申圭植推荐的韩国青年李范奭等赴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在上海,吕志伊会见了李范奭等几位青年人并以国会参议员身份,多方斡旋,顺利地为他们办理了从越南出入境及到昆明入学的手续。李范奭将军不负众望,发奋学习,后来成为了功勋卓着的韩国光复军统帅、韩国开国总理。

  1916年6月,袁世凯死亡,黎元洪继为总统,重开国会。吕志伊到北京继续履行参议员职务。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开展护法运动。吕志伊即到广州,推动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推选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1918年8月,由于桂系军阀排挤,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到上海致力于整理党务,酝酿中华革命党改名。吕志伊也到沪协助,根据他后来亲自书写给立法院的“履历”记载:当时吕志伊曾“建议改名中国国民党。总理嘉许。遂召集在沪党员大会议决照改”。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组军政府,吕志伊被任命为司法次长。1919年 4月,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吕志伊又被任命为内政部次长、部长。1919年10月,中华革命党正式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吕志伊与张继根据中山先生命令筹备设立了广州中国国民党本部。1919年韩国爆发了着名的“三一运动”。4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1920年3月,吕志伊领衔向全国各界联合会提出“援助韩人案”,并获得通过。同时,吕志伊发表《告国人书》高度评价韩国独立运动“夐绝古今,轰动万国”提出中国人民“对朝鲜独立均有援助之必要,且有积极援助之义务”。这是中国人民首次以正式的民意表决方式,公开支持韩国民族独立运动的壮举。中韩两国人民携手互助,共度危难的友好情谊翻开了新的一页。1920年,申圭植主编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机关刊物《震坛》创刊,吕志伊亲笔题词:“震旦邻邦,坛君后裔。文化早开,彝伦攸叙。多难兴邦,殷忧智启。自由钟撞,独立旗举。”为扩大《震坛》杂志的影响发挥了作用。1921年,申圭植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代总理兼法务部长身份访问广州护法政府。在时任护法政府内政部代部长吕志伊等的具体帮助和精心筹划下,11月18日在广州东较场举行了申圭植代总理向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呈递国书仪式。中国护法政府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双方还商定了相互承认、相互帮助及吸纳韩国青年进入中国军校,造就军事人才,组建韩国光复军等五项条约。中国革命党人与韩国独立运动的关系从民间层面上升到政府关系,再次推进到了新的阶段。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再次离粤。9月在上海开始了改组中国国民党的准备工作。吕志伊积极支持孙中山的主张,与陈独秀等9人一起被中山先生指定为中国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1923年1月,中山先生亲自任命吕志伊等18人为中国国民党本部参议。1923年2月,滇桂联军驱逐了陈炯明,孙中山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4月,吕志伊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理院院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不久,曹锟贿选北洋政府总统。吕志伊以国会参议员身份坚决反对。并受其他拒贿议员推举,与章士钊、褚辅成、田桐到上海筹备召开国会两院会议,与北京国会分庭抗礼。以后拒贿议员陆续南下,与在北京的受贿议员形成了鲜明对比,得到了全国舆论的支持和赞扬。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吕志伊赞成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的新解释。在辛亥革命后十余年间,吕志伊保持了同盟会时代的革命精神,追随于中山先生左右。他幢憬在中国建立“劳心劳力工倂读,互助互敬生不已。各尽所能取所需,不劳而食斯可耻。”的新型社会制度。其民主革命思想在这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1920年3月27日中山先生在给吕志伊的一封信中,推心置腹地说:“文之性情行事,天民兄所素知。今兄等愿牺牲一切与文始终,以图利国家。前途光明,不待蓍卜。”从中山先生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中山先生视吕志伊为知己、为共始终的挚友,也充分显示了他们之间革命情谊之深厚。

  1925年3月12日,巨星陨落,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广州大元帅府为胡汉民主持。6月,吕志伊即被免去大理院院长兼管司法行政事务本兼各职。面对群龙无首的现实,吕志伊心灰意冷,从此无心政坛。后来,于右任曽有诗赠他,曰:“黄花岗上草凄凄,开国人豪姓半迷。我读君诗如读史,残山剩水有余凄。”充分表达了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两位前辈对民国政局感到迷茫及孤凄的心情。1928年冬,吕志伊被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抗日战争爆发,任全国抗战动员委员会委员。1938年,回到昆明。晚年,他曾写了一首题画咏梅诗:“佳色真堪陶令爱,落英只许屈平餐。汉宫秋老西风里,晚节留香一例看。耻与群鸡竞一餐,肯随凡卉怨春寒。翛然独立云中鹤,合伴苍松耐岁寒。”作为自己一生岁月和晚年心境的写照。

  参考文献:

  《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一版

  《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7月第一版

  《辛亥革命回忆录》中华书局1962年9月第一版

  《吕天民诗集》李根源1941年昆明刻印本

  《于右任诗词选》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作者:叶祖荫系吕志伊外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