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外祖父栾钟垚在山东辛亥革命中的作用(4)
辛亥革命网 2011-05-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林 查看:
“参谋”一职是仅次于司令的要职。这一点从胡瑛组建的山东军政府的人员安排上可以得到进一步证实:新政府中,胡瑛任命在山东籍的党人中资格最老和曾做过盟主的徐镜心、谢鸿涛为参谋,蒋衍升任秘书长,外祖父栾钟垚任执法司司长、李瑞芝为财政副司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411页)。
至于有“大权旁落”一说(《烟台史志》1986第4期第56页),不过是指烟台军政分府的司令一职和绝大多数重要部门的负责人没有落入党人手中而已(《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29页)。
因此,丁惟汾先生的文章较以往大陆的相关文章叙述地更细致、更全面,而且更接近真实。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一、丁惟汾先生曾经是山东同盟会的主盟人,外祖父栾钟垚欲实行烟台举义的计划和相关重要活动他应该是最先知道的;
二、丁惟汾和外祖父栾钟垚的关系非同一般,从外祖父留日回国后受丁惟汾派遣经营青岛到丁惟汾回国后召栾议事(《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406页),都反映了他们的密切关系;
三、丁惟汾虽然没有亲身参加烟台举义活动,但他参与了外祖父栾钟垚到上海请兵和谒见大总统以及随军舰与栾钟垚等一道赴烟台平乱的活动(《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410页),而在这个相差只有几天的过程中他完全具备了了解烟台独立全过程的时间、地点、条件。
那么,为什么建国后即使有些亲身参加过烟台举义的老人都不能详细描绘出当时的全部过程甚至有的还认为是自发的呢(《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二辑》“辛亥革命烟台起义亲历记”、 (《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辛亥革命光复烟台亲历记”)?看过丁惟汾先生的《山东革命党史稿》后就会明白的,这与他们参加举义时的身份和外祖父栾钟垚为了举义成功而保密有关。
总之,外祖父栾钟垚是山东辛亥革命时期首先提出武装革命斗争策略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是青岛早期的革命活动家,是烟台独立的领导者,是参加过秋瑾领导的南方暴动和东北革命活动的职业革命家,他在山东辛亥革命史上发挥了独特和重要的作用。作为曾是山东同盟会盟主的丁惟汾先生,在《山东革命党史稿》中用“实行密计”和“收降烟台”两篇(见《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388页和第406页)专门对外祖父栾钟垚的革命活动重点加以介绍,说明他对山东辛亥革命的贡献是突出的和值得充分肯定的。外祖父栾钟垚由于出身寒门,用丁惟汾的话说,为烟台独立活动而“毁其家”(见《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406页),这也使得外祖父栾钟垚对满清腐朽统治有更深刻的认识,其革命斗争精神更加坚决和彻底。
外祖父栾钟垚的文才很好,《续修邹平县志》“栾钟垚传”称其“下笔数千言立就”,加之他曾负责《晨钟》报的国内发行事务和协助徐静心主办《盛京日报》,外祖父在辛亥革命时期也曾用其锐利的笔锋鞭挞清廷和为革命呐喊。只可惜今天除了能见到他的几首诗外,没能见到他的其他文章。
据外祖母刘哲枢生前回忆(1987年去世,享年91岁),外祖父早在日本东京留学时就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烟台举义后,孙中山大总统还曾奖励过外祖父一套特制的军服(见《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246页)。从孙中山先生两次派兵支援烟台,也可以看出其对烟台独立的重视和对外祖父栾钟垚革命活动的充分肯定。可惜的是有关历史文物已在“文革”动乱中丢失。
另据外祖母回忆,外祖父栾钟垚与山东同盟会最资深的盟主徐镜心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即使在徐镜心遇害后,栾钟垚还曾因故几次去黄县(今山东龙口)海边与他的家人相邻为伴。
文章的最后用1927底外祖父为其刚出生的小女我的母亲栾芙果(生于1927年12月,从教近40年,于2006年2月去世,享年79岁)所作的一首诗作为结束语:“买得鳜鱼酢美酒,折将蕉叶题新诗,待侬饮个酩酊醉,醉到人间大同时。”(见《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第244页)
注:《山东革命党史稿》见《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三十一辑“辛亥革命在山东”》第367页
作者简介:李林,栾钟垚之女栾芙果次子,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现在山东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