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辛亥百年 《向岩纪念集》即将出版(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王晓鸣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向岩纪念集》的问世,既是完成父亲向刚未尽而传给我们的历史任务,更是我们辛亥志士后裔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礼物。 ,献礼辛亥百年 《

  《向岩纪念集》的问世,既是完成父亲向刚未尽而传给我们的历史任务,更是我们辛亥志士后裔献给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礼物。珍藏于上海图书馆的祖父1913年出版的那本《新中华民国》世存孤本已经严重风化,这不是我们一个小家的私事,如果再不抢救,这些历史资料可能会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头,那是罪过。如同父亲一样,我也是五个嫡孙(北京的飞星弟,去年3月已离世)中一直伴随祖父母生活的唯一,而且是长孙。祖父75岁才抱孙,对我宠爱有加,我是直接沐浴着老人家的慈爱阳光成长到13岁。他耳背重听,外出必须带着我,我陪他开会赴宴,访附近的正觉禅寺与长老论经,去粮道大巷请扬州师傅理发,到胭脂路口冯亚佛老先生家的“辛亥沙龙”会辛亥革命的战友……父亲日记中记载令全家上下焦急的一夜:午后,我陪祖父从候补街宜孝巷家中外出散步至花园山南麓,他说今天秋高气爽,临时决定去城外曾家巷看我外婆家,这就属于长距离的散步。外婆要留我们吃晚饭,祖父说不用了。离开外婆家来到丁字路口,祖父意犹未尽,左拐向青山方向继续散步。夜幕降临,我们才转身回家,路灯亮了,气温凉了,街上行人越来越少。我年少无知,祖父催我加快步伐,显然他发现今天散步的量过大。此时,家中热腾腾的晚饭早已摆上桌,还不见我们一老一小归,万分紧张,全家出动,分头寻找。父亲是第一个接到我们的,祖母埋怨祖父八十多岁的人,玩兴太大了。祖父风趣地说:这不是好好生生回来了吗?我们爷俩才不会睡马路过夜的。我同意祖父的观点,觉得他们大惊小怪,有我在,祖父的安全,难道还不放心吗?每当读到父亲这段日记,半个世纪前的那晚一幕如同昨日发生,倍感温馨,编撰、出版《向岩纪念集》的使命感更加坚定。本纪念集中包括全影印本的《新中华民国》,收集汇编的诗、文、信函,从106年前始留学日本50封家书中挑选的12封家书,张弦老先生编写的《向岩年谱》等,还有我们后辈等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写的纪念文章。

2010年上海图书馆藏的《新中华民国》封面已严重风化

  感谢冯天瑜先生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天瑜先生的文章上世纪就受到毛主席的表扬,学问做得好,人品更好,我们夫妇多次打扰先生和他的夫人,受到热情接待。他不仅对本书的结构、编排给予指导,甚至对书名、封面设计都提出宝贵建议。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好在同一学校工作,今后多有机会向先生学习、讨教。

  感谢上海图书馆百年来对《新中华民国》书的精心保藏,和为我外甥侯超、谢向强前来采集该书全部信息时给予的支持。我家原本留存此书,但躲不过疯狂的“文革十年”,只有上海图书馆才有能量抗衡那场浩劫。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没有国,哪有家!

  感谢、缅怀张弦老先生。20年前,张老离休后主动找到我家,编写《向岩年谱》。他和我父亲素昧平生,也非乡党,从此结为挚友。张老精神矍铄,古道热肠,温文儒雅,提携后生,《年谱》完稿,一定要署上向虎雏的名字,带我走上喜爱历史之路。

  感谢我工作的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和武汉GNSS基准站提供的良好写作条件。位于校园一隅的武汉GNSS基准站鸟语花香,静谧清净,是潜心做学问的理想之处。几个月来,我常常伏案忙碌到半夜才回家,写作的艰辛和愉悦历历在目。编撰工作量之大始料未及,如果再拖几年做这件事,则会力不从心。武汉GNSS基准站是我服务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工作岗位。在本书杀青之际,我再次呼吁将武汉GNSS基准站迁往珞珈山顶,在攻克关于地震研究这一世界难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本书难免存在瑕疵和纰漏,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辛卯初夏于武汉GNSS基准站

  相关文章:

  百年辛亥遗产的一耀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