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辛亥风云中的刘氏双烈

辛亥革命网 2013-11-0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刘平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的祖父刘之良、叔祖父刘之堂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分别为晚清文、武举人,他们响应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号召,投身于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
 

  皖江,泛指安徽省中部长江沿岸地区,地域范围包括现由合肥市管辖的巢湖、庐江,还有安庆、池州、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以及滁州的东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自古以来为中国东部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争。美丽、富饶、神奇的巢湖,地处皖江腹心、巢湖之滨,历史上称为南巢、居巢、巢州、巢县。2011年以前曾一度为地级市,现为省辖市,由省会合肥市代管。巢湖,得天独厚,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楚霸王项羽称为亚父的范增,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唐宋时期诗人张藉、杜默、杨杰、张孝祥,元明时期水军将领廖永安兄弟、俞通海兄弟,清朝著名将领丁汝昌、吴长庆、吴赞成、刘秉璋、潘鼎新,民国时期的抗日名将戴安澜、孙立人,爱国将领冯玉祥、张治中,新中国传奇将军李克农等。在辛亥革命时期,巢湖和安庆、芜湖为重要据点,涌现的忠烈之士数以百计,其中有我的祖父刘之良、叔祖父刘之堂,他们分别为晚清文、武举人,响应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号召,投身于辛亥革命及反袁二次革命,于1914年在安庆同时英勇就义,人们誉为“辛亥巢县刘氏一门双烈”,民间还流传“双举双烈”之说,成为族人美谈和传世佳话,是上世纪初至50年代街坊乡里的热门话题。

  祖父刘之良(1883年—1914年),字少良、号中堂;叔祖父刘之堂(1885年—1914年﹚,字济良、号少堂,为胞兄弟,安徽巢县人。他们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籍内蒙古,远祖系北方匈奴刘猛后裔刘路独孤部落,后归附鲜卑,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行汉化,复姓独孤氏一部进驻中原,改刘姓,其中有一支驻扎江西。据巢县刘氏宗谱和台湾《珞珈山》杂志,巢县一世先祖“火弥赤公”为其后裔,于元朝顺帝至正年间任江西右丞(正二品),在元末战争中失守南昌,率军由赣入皖驻巢,归顺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再赐刘姓。“火弥赤公”驻守卧牛山北麓险要之地,在东、西两路口处安营扎寨,成犄角之势,称东炮营、西炮营。后来,东炮营、西炮营遂成为地名,为刘氏族人聚集地。世代多为武职。刘之良、刘之堂为16世,在四兄弟中排行居昆仲,其父于清光绪年间任巢县东炮营、西炮营统领。兄弟俩自幼秉承家风,习文尚武,文韬武略兼备,刀剑弓矢娴熟,尢擅长飞镖、飞石,十步开外,十发十中,时人赞其兄飞镖如流光闪电,其弟飞石似流星赶月,誉满皖江。

  祖父刘之良少年时期爱作诗词,他曾在书房墙壁题写三首无题的言志抒怀诗。上世纪50年代典当书房小宅院时,家父抄录收藏,于“文革”中抄没。诗文内容为:

(一)

月移中天夜深沉,读罢诗书习武经,

男儿立定报国志,建功当建百世功。

(二)

听得梆声报三更,烛光摇曳愁思深,

大好山河今破碎,奸佞祸国罪非轻。

(三)

朔风呼啸入隆冬,九州大地雪纷纷,

苍天若识百姓苦,当令人间换新春。

  诗中表露出祖父少年时的心迹与志向。他为晚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举人,光绪、宣统年间曾任天长知县、泗州知州,为官清正,忧国恤民,目睹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和朝廷腐败之现状,响应孙中山民主革命号召,投身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秘密参加光复会活动,结识徐锡麟、秋瑾等反清革命志士,与之为友。据祖母陈氏(原配,早年病故)和许氏(续弦,家父生母)说,祖父与徐锡麟、秋瑾等会党人士交往密切,曾出卖东炮营一块田地资助徐、秋创办大通学堂。

  叔祖父刘之堂自幼酷好武术,膂力过人,弓马娴熟,擅长飞石,十发十中,曾参加南京比武获胜,为武举人,随同祖父任衙署幕宾。两人共同参加会党革命活动,叔祖父专事会党联络,为祖父得力助手,参与徐锡麟、秋瑾等人密议皖浙起义事宜,约定徐在安庆起义,秋在绍兴起义,成功后会攻南京,他们在巢县、天长和宣广等地发动会党人士策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