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谁怜死 浮生已识空——余祖言笔下1931年的武(2)
辛亥革命网 2013-08-2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二)
《挽豁宣师》[6]
余祖言
乱世谁怜死[7],浮生久识空[8]。
交亲情不遣,意与俗将同。
未竟刊书志,相期正字功[9]。
庭中无复到,人语杂秋风[10]。
※
[品绶试注]:
[1]“中元节”:也称“中元”,指农历七月十五日。道观在这天会作斋醮,僧寺例作“盂兰盆会”,民间老百姓则有祭祀死去的亲人等活动,俗称“鬼节”。沈从文《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这天正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我记得分明,到河边还为的是拿了些纸钱同水酒白肉奠祭河鬼。”
“高观山”:武昌城中一山横亘,大名“蛇山”。其各段(凸起之山包)又自有其名,中段高者被称为“高冠山”,一曰“高观山”。
[2]“四面江湖成一色,浑同清浊是天工”:【余祖言原注】:“是日,望江水非濁、湖水非清,四面皆水,江湖莫辨。”
[品绶案]:老武昌城的西面是长江,其余三面,方圆百里,星罗云布的满是湖泊池塘。平常,“江水不犯湖水”,甚至当湖水泛滥引发内渍,积水还能排往大江。可1931年的夏天,长江如野马脱缰,冲溃堤闸,与湖水“会师”于武昌。故而在蛇山上环视,“四面皆水,江湖莫辨”矣!
事实上,在更为辽阔的荆楚大地,当时的灾情更为惨烈。若有航拍资料可看,一定会令人更加触目惊心。现仅见报载若干文字的描述,爰录其一:
“湘水自岳州以下至长江,水溢岸外,所有耕地房舍,皆被冲毁,汉口上游五十英里之处,极目远望,水天相接,难民皆避居尚未上水之堤上,及其他高处,此一片泽国中满浮堤埝溃决后人畜之尸首。”
“泽国中满浮…人畜之尸首”!
这就比余祖言在高观山上看到的要恐怖千倍不止了。
[3]“飘飘大别一龟浮”:“大别山”像一只龟飘浮在水上。
“大别”,指汉阳市区中的“大别山”,亦即现在人们所说的“汉阳龟山”,位于长江边。此山名“大别”,有一种说法是,在它的身旁东南面,长江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去,江水浑黄;而在它的北侧,汉水自西向东而来,河水青绿。在此山与汉口“龙王庙”之间,汉水汇入长江,宛如陕西的泾河流入渭水,清浊不混,“大有区别”,故山名“大别”。
又,谓大禹治水到此,得灵龟相助,降服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成一山,在此镇守,即为“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