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后裔重走辛亥北伐路 纪念黄孝战役106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18-05-22 15:1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蒙 查看:
今年是黄孝战役106周年,5月14、15日,30余位在汉辛亥志士后裔共同踏上辛亥北伐路,沿着先辈的足迹,重回先辈战斗过的地方,以寻访和研讨的形式,纪念和追寻这段历史。
1911年11月,面对清军的威压,湖北军政府向各易帜独立省份发出请援通电,湖南、江西、广西和江苏相继派来援兵。各省援军相继来鄂,湖北民军方面的形势大有好转。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黄兴为总长的陆军部制定了北伐战略,并通告各省。由于南北议和并不顺利,清军又进犯颍州,攻占太原,出兵陕西。各地的北伐军在此情况下,出师北进,形成皖北战场、鄂豫边界战场(湖北战区)、陕豫边界战场、山西战场、胶东战场。
参加这次活动的许多成员的先辈都亲历了辛亥北伐。如:蔡礼鸿的祖父蔡济民担当各部总稽查,姚惠的祖父姚宏陶担任第三军先锋团团长,窦登洪的祖父窦秉钧担当第一军第一战区司令,夏钢的祖父夏斗寅担任左路军督战官,夏志敏的大外公蓝天蔚担任北伐军二路军兼海军总司令(胶东战场),熊永铸的祖父熊秉坤为第一军第五旅旅长,姜志的祖父姜明经担任第一军炮兵旅旅长,鲁桂轩的祖父鲁祖轸担任第一军五旅第十团三营军需长,沈梅娣的外公沈国华也参加了辛亥北伐战役。
缘起:多年前的一次聚会 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012年5月16日中午,纪念中华大学创建100周年座谈会刚一结束,几位辛亥后裔凭借着一张报道有“黄孝战役”的报纸聚到一起,共同探讨祖辈参加的辛亥北伐。而世人对辛亥北伐的历史关注较少,辛亥后裔们认为发掘辛亥北伐的历史十分重要,事情就从这里开始了。
此后,辛亥后裔们在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举办多次座谈会,并成立了“辛亥北伐·湖北战区”课题组。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大家有共识,也有困惑。为了更好地研究辛亥北伐这段历史,重走辛亥北伐路的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正式提上议程。经过一系列的前期策划,辛亥后裔们终于开启了这次寻访之旅。
寻访:沙场呐喊犹在耳 昔日遗迹难寻觅
1911年12月中旬,各省留沪代表举行会议,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12月12日南京会议召开后,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黎元洪以大元帅名义,将全国民军编为四支大军,统归大元帅节制,大本营设于武昌,以北京为进攻目标,部署北伐。12月31日凌晨一点整,革命军各部开始行动,辛亥北伐湖北战区的战争正式打响。这次重走辛亥北伐路,主要是沿着黄孝战役的行进路线前进。
黄孝战役示意图(摄影:何蒙)
黄孝战役是辛亥北伐的关键一役,鄂军按计划开始佯攻汉口、汉阳,掩护右翼军挺进黄陂、孝感,左翼军(第三军),从金口过江到大小军山,攻克蔡甸,挺进孝感。革命军在黄陂祁家湾、孝感三汊埠、杨店与清军激战,清军逐步退却至广水、武胜关。革命军乘胜占领清军孝感总司令部。这一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大大超过阳夏战争和革命军攻克南京的作战。黄孝战役是革命军最精锐兵团与清军最精锐兵团的一次决定性会战,它与当时全国各地的战役配合,最终决定了清王朝的覆灭。
辛亥后裔在孝感三汊埠(摄影:何蒙)
孝感三汊埠是当年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伤亡最大的战场。1912年1月16日,革命军第二军占领黄陂的祁家湾向孝感的三汊埠突击,在三汊埠消灭了清军100余人。但清军进行了疯狂反扑,双方在这里冲突不断并展开拉锯战。最终,第二军占领三汊埠。当辛亥后裔重走辛亥北伐路来到这里时,已经看不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三汊埠在古代是一个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商品集散地,曾是“日有百桅林立,夜有千点灯火”,被誉为“小汉口”。现在三汊埠的街道上挺立着一座牌坊,虽为1991年重建,但牌坊上“三汊埠”三字仿佛能让人一眼瞥见当年这里的战争与繁荣。
与三汊埠一样,杨店的战争遗迹也无从寻觅。但从众多辛亥后裔的口中,得知当年杨店附近的清军约有混成一个标(团),革命军第一军于1912年1月29日从黄陂的甘家店向孝感的杨店发起攻击,并于1月31日,将杨店占领。此后,位于孝感的清军便开始大量逃跑投降。
辛亥后裔在孝感杨店(摄影:何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