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左军不风流(2)
辛亥革命网 2012-04-2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向虎雏 查看:
天瑜先生在《左军祭》中说: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许多俊士英杰,我们今天纪念的刘公、余祖言先生等就是行列中人。刘公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所领导的左军北伐是辛亥革命中不应被遗忘的事件。一个世纪过去了,余品绶先生邀请刘重喜女士一起钩沉左军故事,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试想,数千将士,车马舟楫,在江汉平原最恶劣的季节里跋涉,“雨雪连绵,道途梗阻”(黎元洪电文),历时两月、辗转千里。于己,已是何等的艰苦!然则于国、于民,又有着怎样的贡献和影响呢?尽管由于整个国家大形势的原因,当时所有的北伐部队,都“壮志未酬”,只落得“半途而废”四字悲凉地躺在了史书上,但是,左军北伐的革命精神不倒!真诚献身革命的千万个辛亥志士、包括左军的广大将士,不论其地位高低,永远活在了我们的心里。
余品绶先生(左)2012年3月5日与本文作者摄于“左军出发”碑前 梅慧摄
其实,我们这些后裔知道“刘公的左军”也较晚。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时,在武昌起义门楚望台遗址公园新建的“首义碑林”中,一方由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饶兴成所书写的“余祖言诗《左军出发》”碑刻,让我们初次知道了这支部队的故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其时南方武装与北洋军对峙,一月下旬,临时副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黎元洪,在武昌下令组建了“北伐左翼军”,刘公任总司令官兼河南安抚使,率师北上。3月27日,刘公在襄阳发出通电:“敝军已于昨午安抵襄阳,沿途安静。左军总司令兼河南安抚使刘公叩。”
胡汉民在《刘君仲文事略》中给予左军公正的评价:“君以北伐促统一,率北伐左军,以总司令驻襄阳,襄乱大定。”但是,对于左军这支湖北的部队,至今没有更详细的记述和更深入的研究。
1962年夏天,余品绶在麻城老家找到了他祖父余祖言的两本诗稿,发现里面竟然有二十多首与左军有关的诗。余祖言先生,1904年公派留学日本弘文书院,入同盟会。他培养的学生余诚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志士,曾任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1912年元月,余祖言任左军总司令官秘书兼河南安抚使政务官,辅佐小他八岁的总司令官刘公。这二十多首诗,都是余祖言在戎马倥偬间写就的,它记录了左军将士北伐的艰难征程和心路历程:“方今建民国,国民宜激烈。胡为贺和议?不恨虏未灭!”“何时痛饮黄龙酒,南北齐呼作幸民。”这些激扬诗句,至今读来,仍鼓舞人心。一百年来,历经战乱和十年浩劫,余氏三代人接力珍藏保存下来,奇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