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后裔武汉寻“先人足迹”

辛亥革命网 2010-10-18 00:0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王亚楠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因为同在民革工作,王仲山和胡昌民相识;因为同是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辛亥后裔武汉寻“先人足迹”,
 

王仲山与胡昌民(左)重逢分外激动

  因为同在民革工作,王仲山和胡昌民相识;因为同是辛亥革命志士后裔,两人成为莫逆之交。本报报道了辛亥革命志士后裔王仲山想到武汉圆梦的故事,在必胜客帮助下, 王仲山从南京来到武汉。第二天,阔别10年的两位好友终于见面了。

  此次武汉之行,王仲山其中的一个重要行程是探访多年未见的老友、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后代胡昌民。解放后,胡昌民曾担任武汉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做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和胡老1987年相识,那时我们在北京京西宾馆参加民革的一个全国性会议。”胡昌民的外公韦作民是陈英士的表兄弟,而陈英士是陈果夫、陈立夫的叔叔。韦作民一直参加陈英士的军队,曾担任交通部次长。王仲山、胡昌民皆为辛亥革命志士后裔,又同在民革工作,很快成为至交好友。

  “出发前,我给胡老打电话。他一开口就说,‘是仲山吧?一看025的区号估摸着就是你!’”近10年未曾谋面,听说老友要来武汉,胡昌民爽快地表示,“一到武汉就跟我联系。我在家等你电话。”王仲山抵达武汉后,再拨胡昌民的电话却是一直占线,最后成了关机。“该不会胡老的手机丢了吧?”来了武汉却见不到老友,如果就此擦肩而过岂不遗憾?

  “我们也一直为王老先生感到遗憾,请武汉必胜客的工作人员帮助联络。”必胜客工作人员窦晓慧表示。王仲山联系到武汉地区辛亥革命后人联谊会会长、91岁高龄的李佳友,通过联谊会辗转找到胡昌民的家庭电话。接到电话,胡昌民还是一头雾水,“我手机一直在身边,没响啊!”掏出一看,原来手机没电了。

  峥嵘岁月

  老友20年寻找空军英烈墓

  “我这位老友可不一般,武汉的中国空军英烈墓就是他发现的。”和老友见面后,王仲山向记者介绍起胡昌民的大手笔。198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前苏联一个代表团来武汉,提出要到当年武汉空战中牺牲的中国兄弟墓前祭扫。由于历史的变迁,墓址已很难找到,当时还在武汉市政协的胡昌民承担起寻找任务。1953年,因筹建华师在桂子山征地,当时这一带曾迁坟,有空军的墓地在其中。由于许多历史遗迹已无处可查,寻找一度遭遇瓶颈。

  直到1988年,武汉市政协提案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胡昌民,找到了当年华师基建办的肖以勤老先生。“肖以勤是我岳父,没想到兜了一大圈线索回到了我家里。”胡昌民介绍说,岳父回忆,迁葬时校方将遗骸集体迁葬在九峰山,没有单独立碑。工作人员曾在九峰山一带寻找,由于并没有迁葬的准确位置,线索再次中断。直到2005年,胡昌民到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参加武汉保卫战纪念活动时,得知这里就是当年指定的武昌唯一迁葬公墓区。据公墓老职工回忆,当时有关单位曾用大木箱集中将英烈骨骸运至石门峰安葬的,并到现场指认了墓地位置。

  心有默契

  曾分别提议设中山铜像

  虽然两位老人不常见面,仍然保持着难得的默契。孙中山铜像回归新街口,王仲山是最早的倡议人之一,早在1990年,王仲山就向南京政协提交了正式提案。而武汉中山公园内设立孙中山铜像则是胡昌民的建议。

  “武昌的首义广场和汉口的三民路各有一座孙中山铜像,而中山公园内却没有铜像。”为纪念孙中山设立的大众公园,怎能没有孙中山的纪念性建筑设施。让公园设立铜像,胡昌民的这一建议提了10年。2009年孙中山诞辰143周年纪念日,一座高7.3米的孙中山、宋庆龄铜像在中山公园落成,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孙中山夫妇双人塑像。

  工作人员窦晓慧陪伴王仲山老先生完成了10月9日一天的行程,见证了两位老友多年的深厚情谊。她告诉记者,“每个人对欢乐都有自己的理解。两位老先生多年坚持寻找历史遗迹。这种欢乐观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