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动员(3)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高燕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与中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动员

化。接受的人越多,社会动员的程度就越广泛;革命的手段越坚决,革命的主张贯彻的越彻底,社会动员的程度也就越深入。辛亥革命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一是在新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并推行各项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主张。应当说,这些目的已经基本达刭了。作为结果,随着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不仅人们在传统社会中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迅速崩溃,而且由于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建立,也使他们以较快的速度形成了新的社会化模式和行为模式。所以,正如我们事实上所看到的,辛亥革命以后,尽管中国社会的前途并没有完全按照革命领导集团所期待的那样发展,人们在享受了革命蜜月阶段暂短的欢愉后,又不得不去体验长期社会动荡所带来的痛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辛亥革命对于推动中国社会动员的迅速实现,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这时起,大多数中国人所思考的、所憧憬的、所为之追求的,是建立一个自由、独立、富饶、强大和政治稳定的国家。而所有这一切,恰恰是一个充分现代化社会所应有的最基本的特征。

三、社会动员的实现与中国的现代化  

 从本质上讲,现代化最明显的特征应当是人的现代化,即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人通过对新的社会生产方式和新的社会心理模式的理解,在其社会意识和行为方式上,逐步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没有这个转变过程,现代化就无从谈起。而社会动员的实现,使传统的人转变为现代的人,这就为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具体来说,在传统社会中,由于小农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限制,人佃总是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即使社会发生某种变化,他们也无法感受得到。而在现代社会,人们充分认识了自己的能力,能够理解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控制和改变社会环境,社会的发展也就开始了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的转变。 

  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中国社会变革的实现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传统社会相比,这时的人,在生活方式上更具有一些现代化内涵:生活在现代或正在向现代过渡的社会中;接受过或具有接受现代教育的条件;拥有先进的获取信息的手段;掌握大量的新的知识;社会交往范围较为广泛;对社会具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政治上也更具大众谐同趋向。受上述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传统的否定。这时,虽然由丁中国的现代化正处丁启动阶段,大多数人还不能具备上述特点,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倾InJ却越来越明显。作为结果,它必然使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对现代化采取了更加容纳的姿态,从而为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和谐的环境。    由此可见,社会动员实现的意义就在于对人们现代化意识所产生的启蒙作用。而随着这种启蒙的完成,就为更充分、有效的调动各种社会、人类资源加入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因此,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辛亥革命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充分利用社会动员的成果,通过颁布和推行的一系列有利丁现代化发展的政策和法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首先,完成了国家政权由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制度的转变,其主要标志就是封建帝制的被推翻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这种转变的实现,一方面,扩大了国家政治参与的范围,从而扩大了现代化的影响并将更多的社会势力引入到现代化的领域;另一方面,由于这个政权代表了现代化的方I向,因此,民众对新政权所提出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在较普遍的程度土趋丁^认同。作为结果,就使新政权能够在相当高的程度上保持其权威性和稳定性。我们都知道,对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过渡的国家来说,在其现代化进程的初期,阻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来自丁传统的势力。而辛亥革命后政治现代化的实现以及新政权权威性和稳定性的不断发挥,不仅使传统势力对现代化所具有的抗拒作用越来越小,而且也保证了中国现代化能够在比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就为新政权更快、更有效的对社会进行整合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    其次,新政权在其创制过程中,强化对社会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方面,在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以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要模式加以效仿,颁布了大量有昨于发展资本主义l商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在中国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I订场在产品交换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样,就进一步加快了由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经济结构向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的步伐。另一方面,为适应社会转型的尽快实现,新政权还在社会其他领域,诸如文化、教育、社会风尚以及军事等方面大力推行具有现代意义的改革。这些改革对于中国人在社会意识、价值观念殁心理义务等方面的转变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助于人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理解和接纳。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不仅成功地完成了政权由传统向现代的转移并初步实现了新政权的制度化,而且通过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整合,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I甸,使中国从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关系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扫清了道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