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政治角色的生成(4)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蒋美华 查看:
1912年11月《俄蒙协定》出台后,沙俄将外蒙纳入了它的殖民地体系。女界闻而愤慨,发文痛斥沙俄侵略者,号召女界为征库军队募集军饷。一些女性如尹维峻、吴淑卿、唐家伟等还积极要求组建女子军,参加征库抗俄军事行动。一些女性还发起了抵制俄货、俄币运动,以制裁沙俄。女界的救蒙运动最后虽因袁政府的卖国方针而宣告失败,但她们的反帝爱困精神却永远光芒四射。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的政治角色还体现在她们所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的反清斗争上。激进的革命女性大多以同盟会或光复会为依托,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据统计,参加同盟会的女会员总计约59人,包括何香凝、秋瑾、吴亚男、吴弱男、林宗素、吴木兰、方君瑛、何少卿、徐宗汉等人。团光复会女会员有秋瑾、尹锐志、尹维峻、徐自华、陈婉衍、童同雪、沈警音等27名女性固(有的女性兼有同盟会和光复会两个组织的会员身份,如秋瑾等人)。先进女性的主要政治活动包括:主持秘密机关,担任掩护、联络任务;负责制造、运送、分发武器等事项;筹措经费,以助起义等。萁中有的女性还以个人身份或组建女子军直接参与武装斗争,有的人则参与暗杀活动,甚至独自运筹一次起义等。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进步女性积极组织女子军、北伐队和各种筹款团体,为革命尽己所能。在军事团体方面,湖北有吴淑卿和曹道新所领导的女子军,浙江有尹氏姐妹组建的“浙江女子国民军”,广州有邹鲁、高剑父等发起的“广东女子北伐队”、上海则有薛素贞发起的“女国民军”、陈婉衍发起的“女子北伐光复军”、葛敬华等发起的“女子军事团”、吴木兰发起的“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及沈佩贞发起的“女子尚武会”等。此外,知识女性还组建了各种革命后援团体。如伍廷芳夫人率先发起“上海女界协赞会”,很快为革命募得2万余元。唐群英、张汉英等人成立的女子后援会则一面派人往各处调护革命受伤士兵,一面在各省筹款。女医生张竹君则组织“赤十字”会分赴汉口、汉阳以及镇江、南京,先后救护伤病员2000余人。辛亥女性结群意识下的从军救困行为,无疑是她们政治角色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
辛亥革命时期,投身革命斗争的女性,据不完全统计,有姓名可查的达380多人。嗽电们的革命风姿恰如孙中山所言:“女界多才,其入同盟会奔走国事百折不回者,已与各省志士媲美。至勇征从戎,同仇北伐,或投身赤十字会,不辞艰险;或慷慨助饷,鼓吹舆论,振起国民精神,更彰彰在人耳目。”此次革命,女界亦与有功。”女性在革命斗争中的角色成就奠定了她们日后参政的基础。
2.参政运动中的女性政治角色
随着革命形势的日渐好转,女子参政问题凸显出来。一些知识女性高举“天赋人权”、“男女平等”、“妇女参政”的旗帜,以妇女参政团体为依托,将蕴积良久的参政意识一变而为轰轰烈烈的参政实践行动。这一点恰如谈社英所言:“女界为革命潮流所鼓荡,风气渐开,又以参加种种军事、救济、募饷等实际革命工作,益复认识国民身份与责任之所在,一若迷梦顿醒。”Ei1先进女性纷纷将原有的军事救护等团体改组为要求女子参政的组织。她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追逐,而是独挡一面地进行角色抗争。在众多的参政团体中,掀起女性参政运动高潮的主角为“女子参政同志会”和其后的“女子参政同盟会”。1911年11月,林宗素在上海发起“女子参政同志会”,宣布宗旨为“普及女子之政治学识,养成女子之政治能力,期得国民完全参政权”)。1912年1月,林宗素拜谒孙中山,孙中山表示男女原应一例平等参政。裁料却遭到了中华民国联合会的首先发难。章炳麟质问孙中山:“女子参政之说果合社会良习惯否?……乃闻某女士以一语要求,大总统即片言许可。”要孙中山“慎尔出话”。孙中山无奈表示“前日某女子来见,不过个人闲谈”。)林宗素针锋相对,发文痛斥中华民国联合会,否认“闲谈”之说。由此掀起了激进派女性要求参政的高潮。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