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断想(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 作者:张岂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看历史上的变革是近一些还是远一些好?我觉得,后人从历史经验和教训积累的高度看,易于从历,辛亥革命断想,

    中国传统学术向近代的转型,离不开“西学”触媒。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人们仔细比较“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西学”(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优劣,逐渐进入学术自觉阶段。王国维在《论新术语之输入》一文中指出,西学“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上一切有形无形之事物,无往不用综括( Generaligation)及分析(Specifcation)之二法”,这就是说,西学有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新的学术菹式。这一范式要求揭示研究对象背后的法则,即“抽象”,不满足于就事论事的现象罗列。在王国维看来,以上两点恰恰是“中学”所缺少的。他的这个论断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他说:“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之方面则以具体知识为满足。至于分类之事,则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也。”又着重指出,“足以见抽象与分类二者,皆我国人之所不长,而我国尚未达到自觉( Selfconciousness)之地位也。”

    我国近代提出“学术自觉”者,王国维为第一人。细按这个口号的主要内容,首先指学人对于本国学术文化和外国学术文化,应在比12较中看到它们的优劣,不可能都优,也不可能都劣。学习外国学术文化的长处以济本国学术文化的不足,这在王国维看来,应当是“学术自觉”的出发点。其次,学人们应当确认学术的本质,用他的话说就是:“学术之所争,只有是非真伪之别”,不能用“政论”来判断学术是非,在这个意义上王国维提倡“学术独立”。(见《评近年之学术界》)最后,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学人应当将中学与西学的优长处加以融合,为学术作出创新。他强调说:“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动。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玄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国学丛刊序》)20世纪中国人文学术大师都是在中西学术相融的基础上作出了贡献,开辟了新路。可见在20世纪初提出的“学术自觉”对中国近代学术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这样的“学术自觉”并不仅指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实证主义,而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发扬和西方科学精神的浸润这二者的融合,缺一不可。

   20世纪初,学术自觉不是体现在一两位学者身上,而在学人群体上有所反映,形成学术创新的潮流。在学者群中不能不提到“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用什么方法研究学术?当时,学人们似乎有一共识:用进化论观点来研究也许就是一种可靠的新方法。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英国甄克斯( Edward Jenks)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即政治史),在《译者序》中认为中国社会历史是由宗法社会到军国社会的演进。此前康有为依据今文经学,将中国历史阶段分为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在章太炎看来,各种各样的进化史观未必可取。1906年他在《民报》上发表《俱分进化论》一文,认为“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知识可尔。若以道德言,别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无所取。”在他看来,进化是事实,但将它作为一种公式到处套用,只见其一而不见其二,并不妥当。章太炎这里所论已不限于进化论,反映出对于构建新的学术规范,新的理论范式的要求,这就不是进化论所能解决的了。

  20世纪初的学术文化论坛没有出现“全盘西化”的字眼,相反,不同学术思想的学人几乎都将儒家的道德、伦理观作为立身处世的信条,加以提倡。他们(例如乇国维、梁启超、章太炎等)都淡“国学”、“国粹”,这并不是为r复古,用章太炎的话说就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又说:“为什么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孑L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广义说的,其中可以分为i项: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这是章太炎于1906年刊登在《民报》第六期卜长篇《演说条》的主旨,剔除其若干狭隘种族主义的杂质外,其主体是通过对中国传统优秀学术文化的宣传来激发人们的爱国心。

    由20世纪初开始的“学术自觉”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充实其内容,推进_『中国文化学术的发展。于是我们看到,20世纪末人类学家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照费先生的解释,其主要内容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也许可以说,文化自觉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倡‘和而不同’的文化观的一种具休体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三级两跳’中的文化思考》,《光明日报》2000年11月7日)可见“文化自觉”指:坚持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反对文化霸权,承认每个国家民族都有她们自身的文化,她们对人类的文化都有贡献。世界E不止一种声音,不止一种颜色。唯其多种多样,世界才是绚丽多彩的。另一方面,人们对本国文化应有自觉的认识,区分优劣,发扬优长,舍弃劣质,并吸收全人类的优秀文化,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先进文化。文化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经济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文化则是民族的灵魂。文化自觉不仅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推动经济发展,而且从文化的高度看,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可以看出,  “文化自觉”具有丰富的内涵。

   “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有联系也有区别。从联系看,学术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二者的区别在于历史时代的不同。在20世纪初,民。族复兴是很遥远的事,中国尚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民族解放是当时的第一要义。在20世纪末,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已经提了出来,正在逐步实现;民族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此,时代对“文化自觉”提出了更高、更深、更大的要求。笔者从辛亥革俞的断想中,深感“学术自觉”到“文化自觉”,标志着我国在20世纪中的巨大进步和发展,不过,文化自觉的历史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国人们共同努力,在民族复兴中实现文化复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