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 作者:陈文联,刘 翔 查看:
了女子应该享有参政权的道理。辛亥革命胜利后,各种妇女报刊更是大肆宣传女子参政权。其中,女子参政同盟会机关报《女子白话旬报》(1912年10月创刊于北京)、神州女界协济社机关报《神州日报》(1912年复刊于上海)、万国女子参政会中国部机关报《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是鼓吹女子参政最为得力的三大妇女报刊。她们对女子参政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号召女子为参政权而抗争。她们认为,妇女参政是解决妇女问题的先导,欲弭社会革命之惨剧,必先求社会之平等;欲求社会之平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权;欲求男女之平权,非先与女子以参政权不可。有的指出,妇女参政“已经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并提醒国人:早在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一些先进女性便为挽救祖国危亡而“奔走海外,提倡革命,担任革命事情,不辞劳苦”。因此,她们在革命成功后“就应享受参政的权利”,“参政是女子本分应作的事情,并不是格外的要求;是女子应有的,也是女子应争的”隅。有的依据进化论学说.指出恢复女权,要求参与权,亦为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女子之参政权,为人类进化必至之阶级,今日不实行必有他日:则与其留日后之争端,不若乘此时机立完全民权之模范。”‘91女子参政,势所必然,昭然若揭。
妇女报刊舆论宣传“词意明切,足发恳蒙”,为大多数尚在中世纪愚昧落后境地沉睡的中华妇女打开了一个新的生活天地,唤醒了部分妇女的政治意识。她们冲破家庭的樊篱,或腾诸笔墨,或宣之演说,或结团体参政,或束发从军,如参加辛亥革命北伐军的妇女,有数字可查的超过1000人,其启蒙作用,相当部分应归功于知识妇女的笔墨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子刊物的政治宣传,是妇女政治上觉醒的重要界标。
弃脂粉,事铁血,投身反帝反清斗争,是辛亥知识女性政治觉醒的第二方面。这主要包含以下两点:
第一,反帝、救国。辛亥时期知识妇女群体以炽热的爱国情结将妇女解放运动融入到广博的社会革命中,先后参加了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和收回路权运动等爱国行动。在1903年拒俄运动中,刚成立不久的共爱会,呼吁留学海外的女学生“出其所学所能,奋发以救祖国,以救同胞”,并发誓:“欲以螳臂之微,为国尽力,愿从义勇军北行”,“即至捐躯殒命,誓无所惜!”慷慨的演辞深深地激发了留日女学生的爱国热情,十多名留日女学生当场签名,“愿从义勇队行,任军中看护死亡事”[10],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1904年,上海宗孟女学成立了“对俄同志女会”,并设立中国赤十字会,表示“一旦有事,愿赴战事”。1905年上海反美爱国运动中,许多妇女参加了示威集会,发表反对美国虐待华工的慷慨演说,施兰英等发出布告,呼吁中国女子“万不能作旁观派,徒自放弃责任,退居人后”,而要群力实行,“凡遇美货,同心禁却”。这一号召得到了女界的积极响应,并纷纷致书施女士,表示愿“联同志数人,设法运动女子社会,凡日用之物如布匹、香水等件,但系美货,一概不用,以尽吾辈女子之义务”[iI]。针对帝国主义攫取我国路矿权的行径,1907年底,上海、广东、安徽、江苏、浙江、四川等省的女界,纷纷成立“女界保路会”、“女子保路同志会”等妇女团体,集议筹款,签名认股,以挽回路矿权。总之,在反帝爱国运动中,留日女学生和各女校的女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她们尽女子之所能,为祖国的振兴做出了贡献。
第二,积极投入推翻满清的武装斗争。在反清民主革命中,知识女性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她们表示愿与男同胞“戮力同心,和衷共济,扫前途之障蔽,求来日之自由”。为了“为我祖国尽一分之义务”,“求我女同胞得一日之自由”,沈佩贞创办了“女子尚武会”。她认为:“人民者,固概括通国之男女而言。”既然如此,“何以对于国家男子有当兵之义务,而女子无有也?对于社会男子有保卫之责任,而女子又无有也?同是人也,何以男子之劳如彼,女子之逸如此乎?”她引用罗兰夫人的话进一步强调:“男人求自由,女子亦当求自由!…“我女同胞受专制之毒久矣,不于此时奋发为杀敌谋致果,以脱此牢固之羁绊,而有自由之幸福,则茫茫前途,其将以何地为托身之所乎因此,为在社会变革中求得妇女的“托身之所”,一批觉醒知识女性和男同胞一道率先投入到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洪流之中。她们不仅积极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