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前后甘肃知识界政治思潮的转变(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7 00:00 来源: 作者:魏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关于辛亥革命,论辛亥革命前后甘肃知识界政治思潮的转变,

  来成为辛亥革命期间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代表。“新政”期间,甘肃最著名的知识分子当以张林焱,彭英甲、刘尔忻为代表,他们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主张革新变法,客观上促进了甘肃历史的发展,但由于他们始终代表着封建统治者,这就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反动倾向。

    辛亥革命前,甘肃知识界已体现了一定的民族、民主革命意识,但并不彻底。这主要是因为:1,这些知识分子受传统儒学影响较深,还不可能产生激进的思想,只是寄希望于政治改良。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其精神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㈣。由于兴中会的参加者多为华侨资产阶级,起义又多在广东省,因此它的影响面就十分有限,特别是对甘肃知识界来讲,民主革命的思潮还不可能及时了解到,而辛亥革命的突然来临对他们来讲就显得不适应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甘肃知识界对辛亥革命出现了反对和赞同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以升允、长庚、马安良、彭英甲等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极端害怕、敌视革命,并以武力向陕西革命军进攻,给陕甘人民造成重大灾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镇压陕西革命。陕甘总督升允以“陕甘唇齿,陕西危,甘肃岂能独安?”电请清廷调集甘罕“速为收拾,恢复陕疆”。升允策划反攻长安,组成了以陆洪涛、张行志、周务学、吴炳鑫、马福祥、崔正午、马安良等为首的军事集团和以彭英甲、刘谷孙、赵维熙、张炳华为首的陕甘军务处,积极整饬武装,镇压革命。

    2、镇压宁夏革命。宁夏起义成功后,长庚即令马安良分兵镇压,马安良派帮统马麒,马麒又派其弟马麟为前敌,随同分统马占奎和陈必淮所率清军包围了宁夏城,对宁夏人民进行了血腥屠杀。

    3、主张武力讨伐秦州军政府。革命党人黄钺于1912年3月II日在秦州起义,随即成立了军政府,并发布了《甘肃临时军政府檄文》。以赵维熙、周务学、马福祥、张林焱、刘尔忻等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主张武力讨伐,并组织了“讨逆军”向天水进兵。

    4、1912年,南北议和达成协议,甘肃谘议局议长张林焱盗用甘肃、新疆两省人民的名义与副议长刘尔忻一起致电袁世凯及资政院院长并转上海代表伍廷芳:“昨电抄贵代表坚持共和之局,林焱等揆时度势,万难缄默自安。查我中原民族修养于专制政体之下四千余年,服教畏神,久成习惯。今改用君主立宪政体,已越开明专制之梯级,尚恐难以急就范围。不过以君主名义号召群伦,亿兆自能服从。…..倘力持共和主义,则某等虽至愚极弱,实万下敢随声附和,肝脑吾民。亦惟有联合陕甘新三省及他省同志,共图保境,遥戴皇灵。决不承认共和主义”。㈣由此可见封建势力的保守思想已到到了很深的地步。

    关于封建顽固势力对革命的敌视和镇压的原因上文已略有交代,在此再补充几点:首先,清王朝希图将西北作为挽救危亡的后方基地,对甘肃地方政府镇压陕西革命予以了极大的支持。比如,清廷曾迭电长庚,严饬“确保陇陕防务”,以达到“恢复长安,则西北数省,可支撑危局,进图恢复东南”@。其次,甘肃资产阶级力量太弱,满族贵族、封建军阀官僚、地主士绅掌握了从省到地方的重要权利,而新的革命却会给他们的利益带来风险,因此要极力维护旧的统治秩序。最后,由于甘肃的闭塞落后,封建势力根深蒂固,革命的形势远远落后于其他各省,这就为封建势力的顽固挣扎提供了条件。

    即便这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甘肃知识界还是有所传播并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关于这一点可从以下几点中反应出来。

    1、甘肃留日学生阎士林、范振绪、杨思、万宝成、包述等在1907年创办了《秦陇》《关陇》《复声》等刊物,其中范振绪为同盟会会员,他们热情传播革命思想,要求“振奋关陇人心”对甘肃民主革命的进程起了积极作用。

    2、江南革命党人流亡甘肃。1908年前后,曾在江南一发展过会党的同盟会会员黎兆枚,在两江总督端方的通缉下流亡甘肃:曾在浙皖一带进行革命活动的王之佐,在安庆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后来到甘肃;1911年,革命党人同盟会会员黄钺来到兰州,“大同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12年3月II日在秦州发动起义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3、宣传资产阶级学说的书籍和鼓吹革命的刊物传入甘肃。陕甘留日学生在日本创立的革命刊物《秦陇>《关陇》《复声》,大声疾呼救国救亡,反对立宪,指斥地方政治弊病,号召人们为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而斗争。刊物每出版后,即秘密邮寄或由革命分子携带回乡,起到了宣传革命的作用。甘肃籍知识分子陈养源在上海开办竞今书局,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遇到甘肃人去访,即宣传革命思想,并将新的刊物带回乡里。

    4、成立甘肃临时议会。缢革命党人水梓、王之佐、邓宗、慕寿祺等的积极活动,1912年3月24日甘肃省临时议会成立,推选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进步人士李镜清为议长。临时议会和以赵准熙为百的代表封建统治的甘肃都督府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主张以和平解决的办法解决秦州问题;弹劾赵维熙为巩固自身地位而任意安插亲信等等。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甘肃临时议会在维护民主宪政与封建势力作斗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甘肃社会传播了民主的气息。

    甘肃民主革命派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中积极宣扬革命,更多的进步青年投身反清革命中,他们反对“君主立宪”主张,积极鼓吹民主共和的思想,促进了辛亥革命在甘肃的进程,然而,革命知识分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秦州起义为例,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不能深入发动群众,起义前只是在军队中作宣传组织工作,寄希望于外省的支持:第二对封建势力表现了极大的妥协和软弱,起义前对陕甘总督长庚就抱有幻想,希望其“以守为战,保境息民,坐待大局之定”,这就反应了革命党人对封建统治阶级退让和软弱,缺乏积极斗争的勇气:起义后许多旧的封建官僚又被委任到军政府中,对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为甘肃封建旧势力进入权利杌构提供了合法依据。

    甘肃辛亥革命后,各种封建官僚重新执掌了甘肃地方政权,所谓“实行共和”完全是骗人的,政治上更加黑暗。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1、1912年11月,国民党甘肃支部在兰州成立,封建军阀马安良当选部长,马安良曾镇压过陕西革命,后逐渐成为甘肃临时议会中的实力派,1913年甘肃省第一届省议会成立,国民党占多数,从而加剧了马安良的势力。

    2、1913年,封建官僚张炳华出任甘肃护督,仇视民主共和,经常迫害具有进步思想的国民党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解散了国民党甘肃支部和省议会。

    3、1914年,袁世凯派张广建出任甘肃都督,在位期间打击和排挤了马安良的势力,并穷极搜刮,十分腐败。

    4、“宗社党”在甘肃的复辟活动。宗社党是1912年由满蒙亲贵、王公大臣组成的反动组织,其目的就是恢复清王朝的统治。前陕甘总督升允就是该党的重要分子,他首先将甘肃作为复辟的重要基地,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纷纷响应,随着张勋复辟的失败,“宗社党”才逐渐停止了在甘肃的反动活动。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甘肃旧势力的顽固与强大,关于这一点前文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