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晚年的著书立说(3)

辛亥革命网 2013-11-15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卢立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知识渊博,这与他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活有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孙中山的重要著作,基本上都是在他最后10年的时光中完成的。,孙中山晚

  有一次,孙中山在演讲民权主义的时候,记录稿中有一段文字,邹鲁看不大明白,便拿着记录稿去见孙中山,请孙中山把这段内容再给他讲一遍。孙中山接过原稿,问邹鲁看不明白的是从什么地方起,到什么地方止,邹鲁指出后,孙中山不假思索,立即把这段删了去。邹鲁没能领会孙中山的用意,心情立刻紧张起来,急忙请示孙中山为何这样,孙中山说:“不要这一段了。”面对邹鲁的疑问,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的学理虽然非常深奥,却要使凡是识字的人个个都能看得懂,这样,我的主义才能普及民众,然后才能望其实现。假使连你都看不明白,那看不懂的人就不知有多少,所以把这段全部删去。”由此可见,《三民主义》蕴含着孙中山用浅显的文字宣传的良苦用心。

  孙中山在广州系统地演讲三民主义,是他晚年对其全部革命生涯积累的经验教训的一个总结,是他一生思想中关于三民主义学说的一个全面总结。三民主义演讲稿合订本于1924年底,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在广州印刷发行。今天我们看到的《三民主义》通俗易懂,简洁如平常对话,其中的原因不是因为孙中山的古文功底不深,而是因为它是由演讲记录稿修订补充而成的,保留了口语化的风格,孙中山考虑到民众的接受能力,刻意追求平易近人,以利于扩大宣传。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临行前,召黄昌谷谈话,表示到北京后还要继续演讲民生主义,要黄昌谷随行担任记录。动身时,孙中山携带了大量住、行、印刷、音乐方面的书籍,作为参考书。

  3、著书与藏书

  孙中山的著书非为名利,而是他心系天下的表现。他所著书籍中体现的思想只是他丰富学识中的九牛一毛,一生博览群书的孙中山对于自己的读书是怎么看的呢?邵元冲是他晚年的秘书,曾当面问过他:“先生平日治学非常广博,于政治、经济、社会、工业、法律各种书籍,皆笃嗜无倦,可究竟以什么为专攻?”他回答说:“我无所谓专攻。”邵元冲问:“那么,先生所治究竟是何种学问呢?”他回答:“我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一切学术凡有助于提高我革命的知识及能力的,我都用来作为研究的原料,以组成我的革命学。”

  孙中山是个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爱书、读书,却不是那种尽信书的人。他反对好读书不求甚解,也反对死读书,或者将古人的解释再解释一次,“你一解释过去,我一解释过来,好像炒陈饭一样,怎么能够有进步呢?”戴季陶有过这样一番评价:“我们读书是弯着腰去接近书,中山先生则挺着胸膛在读书,合于他的需要的便吸取之,不合于他需要的便等闲视之。我们是役于书,而他则是役使着书。”

  孙中山一生买过、读过的书籍,大半都散失了,在他上海故居保存下来的大多是他生命中最后十年所读的书,也就是和宋庆龄结婚以后买的书为主,共计1932种,5230册,他求学时代的书基本上没有,辛亥革命时代的书也很少有保存下来的。在现今的存书目录里,既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也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还有哲学书籍、百科全书、年鉴数十种。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有农业、工业、林业、地质、地理、化学、物理、营养学、动物、养殖、运输、天文、医学、体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军事学、社会学。文学、语言学、法律学、心理学、城市学、宗教学等,几乎涉及到当时所有的学科领域。对当时的社会主义理论,孙中山既读欧美空想社会主义的书籍,也读俄国共产无政府主义的书籍,还研究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书籍。据《上海孙中山故居藏书目录》分类,百科全书、年鉴28种,政治,包括法律军事共484种,经济方面,包括铁路共274种,社会学书籍203种,哲学,包括心理学、宗教学54种,科技方面,包括医学、体育109种,天文地理,包括地图55种,历史类的书籍116种,文学类的包括传记170种,期刊有62种。从上述分类来看,数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政治、经济、社会、历史。

  孙中山的知识涵盖面之广,在20世纪几乎无人能及。孙中山临终之际,在家事遗嘱中将书籍列为自己留下的首要财产:“余尽粹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