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正气一身,黄埔忠臣李学坤传(3)(4)
辛亥革命网 2012-12-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学坤口述,于茗整理 查看:
下午,在会上,李学坤就把这件事和大家说了一下。国民党负责人只说了一句谁先打枪谁负责任,谁先动手谁负责任,然后,就放下这件事,去讨论别的了。
傍晚,在回到国民党在汉口住处的路上,国方代表邓为仁对李学坤下午在会议上的表现很不满,严厉地指责他不应多管闲事,弄乱了会场的气氛。
心实的李学坤说:“我说的都是实话,这是老百姓告诉我的,我觉得这件事对我们国军的形象很不好,还影响了我们和共军的和谈。共军一看到我们在老百姓面前这样作威作福的,一定不会和我们进行和谈的。”
“在合谈会议上你不能讲实话,你刚从学校毕业,有些规矩你可能不懂,这不怪你,慢慢学吧。”
“邓少将,这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确实不懂,请赐教。”邓为仁的这句话,就像为李学坤灌下了一刘迷魂药,让他变得头晕乎乎的,辩不清方向,迷失在了前进的路上。
“其实这次会议是以和谈为名,借这个机会布署军令,继而打倒共军,统治全中国。”
这句话就像一副催吐剂,李学坤喝下之后,立即就把刚才灌下的迷魂药引吐出来,辨清了自己所走的这条路是通向何方的。顿时,李学坤明白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也明白了中午时,那个老农民和他说的关于国民党的事情完全没有瞎编,而是事实。这时,李学坤已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打算。
3月10日,李学坤又随着汉口的三人小组到河南省光山县。当时国共双方在这里交战正酣。来到宣化店伍司令的司令部,李学坤和共方的薜芷政、王震住在一起。在这一时期,李学坤在共军的解放区里亲眼目睹了解放军战士和那里的人民群众相亲相爱,也真正地了解到什么是军民鱼水情深。那时伍司令和他的战士们,亲自帮百姓们修房筑路,每到做饭时,他们又是帮百姓们挑水,又是帮百姓们烧火,和老百姓们吃在一处,住在一处,平时还给老百姓们讲笑话,说历史,亲切地和老百姓们交谈,那个样子真像一家人一样。
那时的李先烈,是伍司令的司长,中央军区的司令,他穿的衣服和一般解放军战士一样,也是灰军帽、灰军服,打着赤脚,穿着草鞋。他经常帮老百姓们写信,还教老百姓们文化知识。
老百姓们对侍这些解放军战士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和兄弟一样。有一位大妈,把解放军战士们当成亲生儿子一样看待。知道战士们的布鞋破得不像样了,她每天吃过晚饭后,就戴上老花镜,在如豆的灯光下通宵达旦地纳布鞋,她把自己对解放军战士的钦佩和爱戴都纳在了鞋上,每一针都浸着她对战士们的深深的情。每天晚上都能做好一双布鞋,第二天早上都能把一双布鞋交到一位解放军战士的手中。
可是,国民党军队的战士们却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以前李学坤总是听到邓伟仁说,共产党员是怎么怎么镇压老百姓的,老百姓又是如何如何恨共产党的,当时,李学坤听说后很气愤。可是,他现在亲眼看到的和以前所听到的完全相反,国民党的战士们在老百姓面前总是颐指气使、指手划脚地指挥着老百姓们做这做那,完全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土皇帝了,而老百姓们对之也是完全不去理会。此时,身为国民党的李学坤完全看清自己所在的军队是一副怎样虚伪丑恶的嘴脸了。
在最高三人小组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到汉口视察工作期间,李学坤自始至终地陪同着,在互相交谈中,周副主席发现李学坤这个国方年轻的代表,既有民族气节,又富有正义感,真是一个人材,如果出身在共产党解放军的队伍里,肯定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因此就更加留意了他。
在共方离开汉口的那天,薜芷政找到李学坤,告诉他周副主席要和他们国方代表谈谈。当时,李学坤清楚地知道,受到周恩来副主席亲自接见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次,自己必须要给周副主席留下一个好印象,才能无愧于周副主席对自己的厚爱。于是他就把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把胡子也刮得一干二净,换上了刚刚洗过的军服,又扎了一条蓝色的领带,垮上了那把让他立下了大功的手枪,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当时共方的所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