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4)
辛亥革命网 2012-02-22 00:00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作者:李良栋 查看:
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⑥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发展民主政治的决心。我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展望今后十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将会有一个较大的进展。
第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将进一步适应民主法治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今后十多年,通过不断探索和努力,一定会实现“党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⑧的目标和原则。党同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执行机关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理顺,党的政治领导将会上升到新的水平,党的执政方式将会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将不断扩大。党的十七大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⑨未来十年,通过一连串的政治体制改革,这个目标将会得到充分实现。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将会进一步完善。通过改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根本体现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能够发挥作用,其选举制度将逐渐完备,人民的选举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维护。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将会不断加强,真正做到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职能,增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威。立法和监督工作将会不断强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将会不断扩大,并且从制度上切实加以保证。政治协商的范围、内容、方式切实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真正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的全过程。民主监督长效机制将不断建立健全。基础群众自治制度将会呈现长足发展。农村的村民自治、城市的社区自治和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日趋多样、丰富多彩,基层民主能够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律化的轨道上健康顺利发展。
第四,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将会更加丰富、政治沟通渠道不断拓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党和人民能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主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新进展,不断探索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新途径新形式,从制度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政治参与要求。政治参与渠道实现将不断拓宽,各种社会组织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将会积极有序地发展重要作用。
第五,党内民主将会不断扩大。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在未来十年中,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会上升到新的水平。党内民主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将进一步增强,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员大会制度、党代表常任制和党委会制度将会在实践中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可操作化的具体运作机制。党内民主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能够真正得到体现,从而有力地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建设。
总之,回顾六十年民主政治建设,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既得成果。放眼未来,我们对中国民主前途充满信心。
注释:
①⑥⑧⑨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28、29页。
②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历史的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与人亡政息。”转引自朱地:《整风反右实录》,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③④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第295、168、146页。⑦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⑦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