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宁波报刊

辛亥革命网 2017-12-27 09:18 来源:鄞州史志 作者:万湘容 查看:

受革命思潮影响,在浙东大地上以陈训正、魏炯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进行一系列光复宁波的革命活动。而报刊宣传活动也贯穿宁波光复前后的所有革命行动之中。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而革命报刊在这场伟大的革命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设报馆以开风气之先,使报刊成为凝聚革命力量、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革命斗争的播种机,成为革命的宣传机关和革命武装起义的后勤机关。

  受革命思潮影响,在浙东大地上以陈训正、魏炯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进行一系列光复宁波的革命活动。而报刊宣传活动也贯穿宁波光复前后的所有革命行动之中,据文献资料显示,19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宁波出版发行《宁波白话报》、《宁波小说七日报》、《宁波新报》、《四明日报》、《新佛教》、《朔望报》、《武风鼓吹》、《四明小报》、《卫生杂志》、《方闻报》等10余种报刊。既有宣传民主思潮、反对满清政府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创办的进步报刊《武风鼓吹》,又有力求谨小慎微、四平八稳的绅商经办的不问政治的中立报刊《四明日报》,还有力促清政府进行立宪政治改良、反对武装革命的《大公报》。既有宁波当地人创办的地方报刊,也有异地从事革命事业的宁波籍人士创办的报刊,还有在宁波发行的全国性报刊。经过革命洗礼,这些新闻媒体纷纷由消极、中立的革命态度转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革命,尤其是后来在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在舆论上狠狠地抨击了封建复辟势力。

  一《四明日报》

  《四明日报》在辛亥革命时期是宁波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一份报纸。它是由宁波绅士商人在1910年(清宣统二年)6月30日集资创办,王东园任经理(即社长),王卓夫(荦)任主编,大股东是镇海小港李霞城,编辑部就设江北岸洋船弄(今扬善路)116号。报纸创刊之初,日出对开一张,后扩版到一张半,两张。内容设专电、汇电、紧要新闻、海外要闻、各省通信、本省通讯、本郡通讯及琐闻,清末尚有上谕、谕旨补录、宫门抄、道批、县批。言论有论说、时评、时事小言、箴言、感言、痛言、诽言、愤言、壮言、笑言、丛谈、谐谭、闲墨和杂感等栏。新闻版中间插文苑和长短篇小说连载。后陆续辟“四明艺苑”、“四明俱乐部”、“谭薮”、“余霞”、“新谈助”等副刊。1925年5月后,被国家主义派所控制。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进驻宁波时被封闭,后被改成《宁波民国日报》。

  《四明日报》的发展壮大与所在社会历史背景是密不可分的。1910年以前的宁波地方报纸都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者。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当时正值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入京、日俄战争等一连串大事发生,加以革命党四处暴动,商人们都注意于国内外形势,急于要知道当时消息,而宁波报纸的电讯,都剪自上海报,消息要比上海报迟一日,因此商人们对于宁波报纸极不重视;至于本地新闻,因报社里没有外勤记者,专靠各地访员自由投稿,没有重要消息,与商人们无切身关系,所以商店里宁愿订阅上海报,而不再另订宁波报了。由于销数稀少,开支又浩大,其不能支撑而停刊。

  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清政府为了缓和民心,欺骗人民,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8月下诏推行“立宪”,各省设立咨议局,各州县设立自治公所。商人们想要知道本省及家乡政治消息,渴望有一种地方报纸。同时宁属各县小学校如雨后春笋,相继出现,也需要有地方报纸报道消息,就在这个时候《四明日报》顺时而为登上历史舞台。《四明日报》的发起人王东园是鄞县下王人,出身于书店店员,平时阅读了不少新旧书籍,在当时来说是思想先进分子。清末,他辞去书店店员之职,迁居镇海小港以训蒙糊口。当镇海开县教育会时,他登台演讲,洋洋万余言,听者莫不惊服,于是被聘为县演讲员,继而宁属各县争相聘请。由于他演讲通俗,所以他的姓名几乎妇孺皆知。当他奔走城乡各地时,深知各地学校、商店、自治团体等都需要一份地方报纸传递信息,并且知道筹办报纸的时机已经成熟。王东园不但善于演讲,而且长于交际,从富商大贾,学士文人以至贩夫走卒,无不接近,筹集股款比较容易。

  《四明日报》出版后,单靠发行报纸的收入,是不足以维持报社的,其所以能够支持下去是靠广告的收入。那时宁波市面比以前繁荣了,第一是戏馆林立,如鼓舞台、环球舞台、甬江、天胜等不下六七家,戏馆广告占报纸篇幅一版之多。第二,那时有许多新出现的工厂,如正大火柴厂、美球袜厂、粹成伞厂等,都不时刊登广告,尤其是英美烟公司,在宁波设立发行机构后,差不多每天都有大幅广告。这样不但收支平衡,而且每年都有积余。主编王卓夫任职不久就离开了,继任的为张朴生(丙旭),他也是一位思想先进人物,很想把报纸内容与形式都改革一下,但不久因故辞职。1913年10月中旬庄禹梅进入报社,编辑部还有叶莞、吴剑泉、吴毓周3人,吴毓周为校对员,叶莞与吴剑泉分任国内外新闻编辑,并且轮流写《东西南北》的文章。叶莞是四六文加上“呜呼噫嘻”的字样,吴剑泉写的是道学家的格言。但是由于稿费微薄,来稿渐渐减少,仅有的稿子也是不重要的。

  《四明日报》尽管被称之为“水火盗贼报”,但是主客观上却对宁波民主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广泛宣传革命思想,正面报道辛亥革命,反对封建复辟。1911年它曾报道同盟会革命党人魏炯揭发两浙水师统领张连升私占营房营地,建造私人住房,另行伪造新册欺瞒上级的事件;后揭露张连升以两万俩银票贿赂魏炯,反被魏严词斥责“革命党人岂能以金钱收买?”。这一系列的正面报道使魏炯顿成甬上瞩目人物,竖立了革命党人的光辉形象,为魏炯领导宁波光复事业铺平了道路。1916年8月,孙中山来宁波演讲,《四明日报》用一大版登载开会盛况,刊登其全篇讲词及孙中山与到会听讲人士合拍的照片报上以较大篇幅刊登消息。不久又发表了一篇评论,大意是说“帝制虽已消灭,帝制余孽依旧占据政治舞台,是为当前之隐患”云云,准确预言了张勋复辟之事,宁波民众皆服。1919年五四运动后,该报宣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1924年10月,王任叔受聘为“文学”副刊主编,馆内工作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谢传茂、汪子望、曹静渊等分别任评论、新闻编辑,副刊辟“民治”、“青年”等专栏,宣传国民革命。另一方面,它为民主革命的新闻传播事业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先进分子。庄禹梅、乌一蝶、叶莞、王任叔、谢传茂、汪子望、曹静渊等人从《四明日报》的办报过程中汲取丰富新闻传播实践经验,为经后宁波革命报刊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武风鼓吹》

  1911年5至6月间,宋教仁等上海同盟会人士发起成立中国国民总会,托词提倡尚武,办有模范体操团,为革命武装建立民间团体。受此影响,以陈训正、范贤方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年8月成立国民尚武会宁波分会,组建国民体操团,实施健全的“军国民”教育。为广泛传播革命舆论,召唤更多进步青年加入尚武分会,坚定尚武分会成员的革命理念,改变社会风气,该会在1911年9月22日(清宣统三年八月) 创刊《武风鼓吹》。主编章訚(字叔言),又字巨摩,性豪爽,能文章,师事慈溪冯君木,热心革命。该刊为旬刊,每月三期,每期约20页,逢一出版。该刊以“阐明武德,激扬武风,使合郡人士皆有同仇敌忾之心,以合于‘军国民’之资格”为宗旨,设论说、学术、国内大事记、本郡记事、时评、稗乘等栏目。在创刊号上向读者呼召:“今者中国时局益惊以岌矣……我宁波人尝以团体坚固,闻于天下耶?往者四明公所之风潮轰轰烈烈,虽外人莫不指目之。”

  辛亥革命爆发后,同盟会宁波支部策应起事,以此为舆论阵地,连续刊载湖北革命军胜利消息,受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学生欢迎,“争相订购,先阅为快”。后以《尚武会旬刊》刊名出版,第4期刊《武风鼓吹发刊词》、《宁波国民尚武分会体操团征求操员简章》、《宁波府尚武分会发起诸君一览表》、《尚武分会职员一览表》。第七期,刊名《武风鼓吹》,刊《革命消息》、《宁波军政分府征募民国军之简章》、《青年军之先声》等。

  三 《朔望报》

  《朔望报》于1911年7月10日(宣统三年六月十五日)创刊,宁波朔望报社出版,双月刊,洋装书本式。由陈锦文主办,朔望报社事务所任总发行,在宁波日升街。社长天恨(应彦开),编辑主任沧浪、化尘。该报声称:“组织是报以唤起国民爱国思想,鼓吹国民尚武精神,灌输学术,针砭社会为宗旨。”主要栏目有社论、学艺、学说、文坛、诗词、图画、小说、谈丛、笑林、史传、记事、短评、专件等。

  四 《民呼日报》、《商报》

  在上海旅居的宁波籍商人积极参与革命运动,而创办新闻媒体成为革命活动的主要形式,尤以《民呼日报》、《商报》的舆论影响最为突出,成为上海辛亥革命的喉舌。

  《民呼日报》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5月15日在上海创刊。宁波人赵家蕃与于右任、范鸿仙等集资在上海创办《民呼报》,90天后为当局所忌被禁刊,不久改办《民吁报》又遭禁刊,再创《民立报》。诸报执笔者皆为同盟会会员,该报揭露清王朝的腐败统治、鼓吹民主革命,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宣传革命之舆论核心阵地,后成为同盟会上海总部总会的机关报。

  《民呼日报》创刊号社论阐释了该报创立的原因及宗旨:“第念我同胞三千年来,已受扼于独夫民贼之手,莫或一伸,而今者又并区区言论权亦不可得,爰用愤激纠合同志,创为此报”,“以巩人民之藩篱,使官吏无所施行其伎俩者,其道匪一,而要以舆论为之先驱”,“自今以往,凡向其所欲言而不敢言、不能言、不忍言者,皆将于是乎昌昌大言之”。《民呼日报》言论激烈,对于贪官污吏的攻击“不遗余力”。尤其是报道甘肃等地的严重灾荒,痛陈灾民悲苦之惨状,揭露甘督升允只顾个人保官,不管人民死活,三年匿灾不报,田赋不免;天灾人祸造成赤地千里,树皮草根剥掘殆尽,以致饥民“易子而食”;求生无路的饥民铤而走险,聚众抢米劫粮。《民呼日报》还坚决支持各地人民争路权、争矿权的斗争,猛烈抨击清政府的媚外政策。《民呼日报》的这种宣传,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未出版而预订者已及数千份”,出版后销量亦甚佳,“出世以来,为时仅阅三月,销行已逾万纸”。

  1920年12月,为响应孙中山致力以理论宣扬革命的号召,赵家艺筹集资金,请陈训正经理其事,在上海创办《商报》,聘请当时已在报界暂露头角的陈布雷为主笔。《商报》除刊载商业报导外,更以纠弹军阀政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之社论、述评著称。其社论短评的犀利风格立足于上海报林。当时主办《中华新报》的张季鸾读了《商报》所刊评论,称其为“论坛中寂寞突起之异军”。孙中山对《商报》也有过高度评价:“XX等报,虽属党员办的报纸,叮是为党宣传最得力的成绩,远不及《商报》,《商报》只是几个同志在那里苦撑,可称为忠实的党报。”后随着时局的变化和赵家艺的病逝,名震一时的《商报》很快趋于解体。1926年,《商报》停刊。《商报》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在赵家艺的支持和授意下,曾在报刊如林的上海舆论阵地上璀璨夺目,名重一时。

  此外,赵氏兄弟还与徐亚夫等创办《民意报》,与陈训正等共同创办平民共济会和《生活杂志》,倡导农工兴革,研求强国富民之计。

  结语

  在宁波近代报刊史上,辛亥革命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革命民主主义报刊,为宁波民主革命的发动,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对革命运动的开展,起了一定的激励、鼓舞和推动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报刊业务的改进,也为五四以后报刊业务的工作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很大的影响。值得提出的是,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革命宣传家,报刊活动家,报刊政论作家、新闻记者,为新文化运动的乃至新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储备了大批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浙江文史集粹第6辑文化艺术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2] 刘惠吾.上海近代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85;

  [3] 《宁波光复记》,《申报》1911年11月8日,第3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