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武汉新闻出版业(2)

辛亥革命网 2015-05-14 13:49 来源:团结报 作者:邓涛 查看:

1937年底,随着国民政府西迁武汉,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抗日运动与新闻出版业的中心城市。诸种报刊,为宣传抗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版业在汉崛起。

  3、抗战期刊大放异彩

  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武汉主办的报纸,影响较大的当推《武汉日报》和《扫荡报》。《武汉日报》由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直接控制,1929年6月10日创刊于汉口。扫荡报》系军事系统的报纸,1934年从南昌迁至汉口出版,增出过《扫荡旬刊》、《扫荡画报》。这两家国民党的官报,曾垄断武汉报业的言论、消息、广告市场。抗战爆发后,在全国一片抗日声中,两报亦大量刊登抗战消息、言论,宣传抗战意义,报道前方将士英勇杀敌的事迹,探讨有关抗战的问题。

  原来在汉口办的一些商报,如《中西报》、《汉口新闻报》、《新民报》,《华中日报》、《工商日报》、《汉报》、《新快报》等,此时也很活跃。

  各类刊物中,最多的是各党派团体主办的综合性政治读物,数量达40种以上。1937年12月,综合性政论刊物《全民周刊》在武汉创刊。创办人沈钧儒,主编李公仆、柳湜,汉口民意周刊社出版;提出要“为争取全国全民族战争胜利而奋斗”,突出反映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翌年7月,《全民周刊》和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并出版《全民抗战》三日刊,救国会主办的该刊物影响很大,发行30万份。

  胡绳主编的《救中国》(1937年10月创刊于湖北宜昌,次年2月停刊,同年8月在武汉复刊),系定位通俗读物之周刊,文化名流曹伯韩、马识途、徐盈、傅平、华善学等人经常为之撰稿。1938年1月老向等编辑的半月刊《抗到底》在武汉创刊,主要刊载反映抗战的文艺作品。《抗到底》曾发表冯玉祥的讲演词还有诗作,连载过老舍的长篇小说《蜕》。1938年3月《战地半月刊》在武汉创刊,丁玲、舒群等编辑。通过刊载文艺作品,对全国军民的抗战情况进行报道与歌颂。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赞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同年4月,月刊《自由中国》在汉创刊,臧云远、孙陵编辑。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周扬、田汉等,刊载民主人士、作家的小说、散文、歌曲、诗词等,亦为发表论文的阵地。第二期上刊有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给《自由中国》写的题辞:“一切爱国人民团结起来,为自由的中国而奋斗”,及杨朔写的《毛泽东特写》。1938年5月,郭沫若等主编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机关刊物《抗战文艺》在汉创刊。主要撰稿人有夏衍、老舍、茅盾、姚雪垠等,号召“以血泪为文章,为正义而呐喊”,把整个文艺运动“深入于广大的抗战大众中去”。出有“抗战文艺武汉特刊”,反映保卫大武汉的情况。

  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机关刊物《新闻记者》,1938年4月创刊于武汉(在汉出版了七期)。主编范长江,实际负责编辑事务的是陈农菲。通过这本刊物,一方面对会员进行团结和鼓舞;另一方面则对当时的新闻政策、新闻事业的发展进行建议与讨论。概言之,有了这个刊物,可以比较集中地表示对国事的意见。范长江在《新闻记者》上发了不少文章,他强调指出:“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新闻记者应当是社会所敬重的人物。”范长江认为,“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一是必须绝对忠实,必须以最客观之态度,从事新闻工作;二是必须生活与自己正当收入的工作中,绝不拿任何方面的一个铜板的津贴。”(见《建立新闻记者的正确作风》一文)上述两句长江语录,成了“青记”会员们共同的信条和守则,实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座右铭。

  4、大武汉出版业崛 起,一度成为全国的重镇

  抗战前,上海是全国的出版中心或曰重镇;上海陷落后,武汉的出版业取而代之,变身全国的出版重镇。1937年11月起,武汉已是战时中心,党的长江局及八路军办事处均设在这里,受党领导的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等都已迁到武汉,长江局办了中国出版社。自上海迁汉的另有上海杂志公司、儿童书局、光明书店等众多大牌出版社。50多家出版机构先后迁汉复业或在汉创办起来,联合组建武汉出版业抗敌工作团,出版了数以百万计的抗战书籍,繁荣一时。

  其中“块头”与影响最大者数邹韬奋创办的,集出版、发行和销售于一体的生活书店。迁到武汉的生活书店,业已直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作迅速开展。在重庆、成都、桂林、西安、昆明和香港,新加坡等50多处设立分店。出版有《全民抗战》、《文艺阵地》、《理论与实践》等期刊。继续出版更多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哲学社会科学著作、译作,中外文学名著及很多宣传先进思想文化和鼓励抗日救亡的通俗政治图书、文艺读物。生活书店在邹韬奋的主持擘划下,成长成熟为当时中国革命出版事业的一支中坚力量。

  读书生活出版社在武汉时期出书二十余部。如周恩来、叶剑英等著的《怎样进行持久抗战》、彭雪枫《游击队的政治工作概论》、李公朴《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潘汉年主编的《抗敌救国丛书》和章泯主编的《新滨剧丛书》。新知书店除代中国出版社发行马列主义著作外,还出版了胡绳《辩证法唯物论入门》、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等学术大家的著作。儿童书局、光明书店也出了一些坚持抗战的好书,如《卫国健儿丛书》、《救亡工作技术》、任毕明《战时新闻学》等。

  1938年,冯玉祥出资在汉办了一个名曰“三户图书印刷社”的发行机构。三户者,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意。该社大量印刷《列宁全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华日报社论集》等著作,在国统区发行,且向延安图书馆捐赠了大量图书。

  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汉口、武昌、汉阳三镇相继沦陷。至此短暂的武汉新闻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宣告结束。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